上周有個親后臺留言,“古典老師就是一個成功學騙子”。
我一直思考積極心理暗示與成功學之間的區別。
當你聽到自己能理解但是之前沒被人用語言總結出來的概念時,最容易被刷認知。而刷完認知之后不實踐起來,那么日后回想,會覺得講概念的人沒有用,不過是個騙子,不過是成功學。
而一旦你去實踐哪怕一小件事,就算那個方法不適合你,你試過了,才有資格站起來說,切,不過如此,那個騙子。
但是,很遺憾,你可能都沒有想明白為什么要去聽別人的分享,或者為什么要實踐別人的所謂經驗。
1 ?我實踐了十年時間管理,但我不認為時間管理有方法
之前的一篇文章公布了我切割時間的方式,表明我在2016年完成健身、畫畫、咨詢、心理學等多種成長項目。后來,多次收到邀請我開時間管理的課程。
我一直不喜歡直接去講工具類、方法類的課程,而我更愿意先問一些問題:
一天醒著的大概12個小時有效時間里,你都在干嘛?
完全作為休閑,去打發時間的愛好占用了多少時間?
多久拿起一次手機刷朋友圈?
追劇嗎?花多少時間?
我的回答如下:
身體無恙的情況下,工作日每天2小時健身(含洗澡和化妝時間)、有效工作時間6小時(我說的是有效的用腦子工作的時間)、人在辦公室但是非工作態時間3小時、見縫插針學習時間1小時(包括用KINDLE看書、看公司KM上的每日精品文章、看高度關注的公眾號文章等)。周末會有周末的Routine。
我沒有完全休閑的愛好,如果實在算的話,沒有任何商業目地的見朋友,平均每周一次。
兩個微信,都是早上醒來為了甩掉起床氣,刷15分鐘,集中點贊+評論。
人生中只追過行尸走肉和犯罪心理兩部劇。
SO,別索要管理時間的小工具,如果要開個課來講,誰也無非也是講任務四象限、三件事、番茄工作法、34個金幣法等等。
但是,當你不覺得時間值錢的時候,你要用分鐘來計算你的生命做什么?
放下那些工具,來啟動認知,你為什么要管理你的時間?
2 ?同一時期,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其他都讓步
古典講過很多工具,我自己最受用的是“IF...THEN...”模式,可以套用在很多環境下使用。
關于見縫插針利用時間:
IF我在開車,是大于30分鐘的路程,THEN,我就聽得到里的今日課程;IF是小于30分鐘的路程,或者車里有別人,THEN看看QQ音樂隨機出什么新歌,了解下潮流別掉隊。
關于二選一的局面:
IF今天下午兩個安排沖突,THEN,選重要又緊急的那一件事。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工具,或者說是一種果斷的心理暗示。但是要用好它的前提是,你已經是一個不善糾結的心態,如果你是非常糾結的體質,我保管你就算能把IF憋出來,也THEN不出來。
不糾結的源頭,是能明白,同一時期內,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但同一時期,你可以自己定義。
舉個例子:
我去剪發,只去我熟悉的一位理發師那里,而且我一般只說兩種預期,要么照上次的風格,要么你看著剪個創意的,風險我可預期。溝通結束,余下的時間,我就啟動心智模式——IF我有30分鐘以上的時間,而且只能坐著,THEN我就開始看KINDLE里的電子書。頭發剪好,我只需要抬頭確認就可以了。
當然,假設今天我因為圖省事,光顧一位家附近的新理發師,那么當下唯一重要的事就是,把頭發別剪壞了。在這過程中,我什么別的事都不會做,只會好好溝通和看著他剪發。這是比看兩個小時書重要得多的事。然而也再次確認,我還是找回熟悉的理發師,為自己找回放心又可以看書的兩小時。
那下一次我不會在選擇理發師這件事上浪費一秒鐘。
時間管理大師們永遠都能把最有價值的事情在deadline之前確保完成,且留出review的時間。這是因為在當下的時間周期里,任何其他的事,都可以為這件事讓步。
3 ? 你太忙于輸入,最后把自己忙死了
現在提到輸入,最容易理解的事情便是讀書了。所以我也用讀書來舉例,很幸運的是,半年前讀完《如何閱讀一本書》之后,我即開始了對輸入知識的強制管理。把閱讀分為五等份:提升生活品味類、愛好類、通用能力提升、主題閱讀、JUST FOR FUN。
除了用“IF…THEN…”模式見縫插針地閱讀之外,每天還必須有至少一個連續的30分鐘,不拿手機,拿起紙質書來閱讀。但是更重要的是,我要求自己轉述閱讀的內容,就算沒有人聽,我會錄音表達出今天閱讀的內容,30分鐘的閱讀一般要求在3分鐘內轉述完成。為了錄一段3分鐘的音,可能要花掉30-40分鐘時間。
為什么我像多數人一樣寫下讀書筆記之后,還要求自己轉述?這與我想要刻意練習的技能相關,這個可能在下周的推文里會寫到。
你為什么要讀書?為什么要讀這一本書,最后是想把內容用于寫作?工作中實操?還是演講?你的目的指引著你怎么用你寶貴的時間和注意力。
除了讀書之外,我再舉一個有趣的例子。
關注我的朋友知道,我的眾多狂妄理想之一,就是開個人畫展。我把學畫當作輸入,把作品發到朋友圈里,或者直接表明賣畫、開展作為輸出。如果輸入的時候,我不去考慮輸出,那么在一些比較難畫的課程,或者今兒就是狀態一般的時候,我可能會吊兒郎當,不認真完成。但是我每一次課程都帶著,“這畫萬一賣了呢?這畫也是我開展之前的一次重要練習”這樣的輸出心態,那三個小時我的專注力可能要比前者強百倍。
我不是一個很有天份的畫者,但是我目標性很強,而且不要臉。因為不要臉,所以我路子能走得特別廣,對不對。
所以,別一上來就要管理你的時間,如果你根本不知道當下這一個小時,最有價值的事是什么的話,其實不如發著呆先想想,你真的不用那么著急上手。
一旦你得到了如上的答案,不用任何別人教的管理方法,你會自覺地把注意力收起來,就像全世界一刻靜音。試一下吧,找到那種感覺的時候,特別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