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本《斷舍離》,對我觸動蠻大。看完后對衣柜還有其它雜物來了次斷舍離。但唯獨對書下不去手,其實書柜也早已書滿為患。我和老公都是喜歡讀書的人,有的書看了,非常喜歡,但也有許多書像買衣服時一樣,買的時候不知道適合不適合自己,單純靠排行榜或者最近比較火就買來,買回來后就束之高閣,許多書一次都未被翻牌子。盡管如此,還是無法下決心對書進行斷舍離。直到看了一本《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如果說《斷舍離》是偏理論性的,那么《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就是一本教人如何對物品進行斷舍離的實操手冊。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上說:“在無法丟棄的物品中,書籍大多占三分之一以上。無論喜歡讀書的人或不喜歡讀書的人,他們往往都會說:只有書籍無論如何不能扔。事實上,不能丟棄書籍的最大原因是搞錯了丟的方式。把書一本一本從書柜拿出來,喚醒“休眠“的書籍,拿在手里,不要去看里邊的內容,只看封面看看是否有怦然心動的感覺。不愿丟書的首條理由就是“也許我什么時候還會再讀。“那么,就請你回憶一下自己曾經重讀的書究竟有多少本?但是除了作家,研究學者這些從事特殊職業的人,在我們普通蕓蕓眾生中,會重復閱讀的書籍,幾乎微乎其微。“
這段文字非常打動我,未讀的書,覺得總有一天會讀,“那一天“永遠不會來。于是我決心對書來次斷舍離,按書上的辦法,把書全部從書架上拿下來,一本一本拿在手里,看是否有砰然心動的感覺,如果沒有,斷舍離。
書整理完了,需要斷舍離的書達150多本。直接丟棄,甚是可惜,于是我把它們放在閑魚上,希望喜歡它們的人能看到,給這些書找到一個好的歸宿,讓它們繼續發光發熱。
20塊10本,標價甚是便宜,所以咨詢的人很多,其中有四個人愿意當天同城自取。
第一個上門取書的是一個剛參加完高考,準備上大學的學生。他是咨詢最少,但是以最快的速度來我家取書的人。按老公的話說,愿意上門取書的人才是對書的真愛。他先是挑了兩套講日本兩個家族歷史的書,原因是近幾年看了許多日本動漫,所以想了解日本文化,然后他就讓我給他推薦幾本。果然是年輕,目的都不明確,單純覺得書便宜,所以就要買,年輕就像機關槍,火力雖猛,但準頭不夠,大不了我掃射唄。我給他推薦了幾本80后成功人士的自傳還有一些歷史類書籍,以史為鑒,無論學什么專業,都應該看點歷史書。
第二個上門取書的是個大學剛畢業的姑娘,她目的性就比較明確,挑了幾本自己喜歡的國外小說。
第三個取書的是個大學在讀的理工男,挑了幾本自己心儀的書,然后就慢慢的翻一翻那些書的封皮和序,看看有沒有自己喜歡的。大學生,已經會理性的選擇東西了。
第四個買書的是個女生,看外貌也像大學生,比較干脆,挑了幾本暢銷英文小說和名人自傳。
希望我的書們在新主人手里能繼續發揮它們的價值。無論人或物,能發揮自己的價值也是種幸福。
再見了,我的書,感謝你們陪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