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霧蒙蒙的城市,都叫霧都。霧都的稱號只屬于倫敦,而像北京、成都、杭州這些城市,頂多只能叫霾城。
這個說法并不是空穴來風。
我知道許多愛國主義心理強烈的人都無法接受這個“現實”。為什么人家霧蒙蒙就是霧都,我們怎么就是霾城啦?不要妄自菲薄好不好。
我想說,我也希望我們的城市不叫霾城。可是赤裸裸的霧霾擺在我們面前,它切切實實的影響了我們的視野、阻礙了我們的出行、侵害了我們的健康。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生活的城市,是貨真價實的霾城。
我不是妄自菲薄,我可以給大家介紹下,什么叫做霧,什么叫做霾,看完你再批評我。
霧是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氣溶膠系統。多出現于秋冬季節,是近地面層空氣中水汽凝結(或凝華)的產物。霧的存在會降低空氣透明度,使能見度惡化,如果目標物的水平能見度降低到1000米以內,就將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或凝華)物的天氣現象稱為霧。
霾,也稱灰霾(煙霧) 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氣混濁。將目標物的水平能見度在1000-10000米的這種現象稱為輕霧或靄。形成霧時大氣濕度應該是飽和的。由于液態水或冰晶組成的霧散射的光與波長關系不大,因而霧看起來呈乳白色或青白色和灰色。
雖然霧霾霧霾經常連起來說,但是它們其實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它們之間的差距堪比空氣凈化器和飲水機過濾器,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獨立的東西。只不過最初的時候,大家不太了解,它們又很頻繁的一起出現,才會造成現在霧霾比較根深蒂固的說法。
連日來籠罩杭城的霧霾散去,一輪圓月出現在夜空。
過去幾天,杭州人的朋友圈被“霧霾”刷了屏。前天的重度污染,讓大家在出門跨年狂歡之余,口罩成了必備的裝備。
這次的霧霾,由冷空氣帶來,但是這股冷空氣又沒那么強,疏散條件差,所以在杭州停留的時間比較長。昨天,杭州的空氣質量雖然有所好轉,但是冷空氣帶來的污染物并未消散。
杭州市環保局官網顯示,1號凌晨2點,杭州市區為中度污染,PM2.5濃度為139ug/m3,像浙江農林大學、下沙、臨平、蕭山城廂等地,空氣質量為重度污染。
到了上午10點,空氣已有所好轉,雖然主城區依然是中度污染,但是PM2.5濃度下降到了120ug/m3,除了臨平還是重度污染外,其他地方下降到輕度或中度污染。
不過,霧霾不會持續太久了。中央氣象臺說,1月1日,江蘇、安徽、浙江北部等地有輕至中度霾。2日至7日,受冷空氣和降水影響,大氣擴散和清除條件較好,無持續性霧霾天氣。杭州市氣象臺也表示,本次霧霾過程從昨天中午開始減弱、消散。
最近一段時間,杭州幾次空氣污染,大多都是由冷空氣把北方污染物帶來導致的。不過,冬季冷空氣總是少不了的,若有北方弱冷空氣南下,加上杭州本地天氣靜穩、擴散條件差,就容易出現大霧和霾。
霧霾發生的時候,空氣中附帶的細顆粒物還可吸附有毒有害的化學物及細菌、病毒等微生物,通過吸入的方式進入人體呼吸系統后,會引起一系列呼吸道疾病。PM2.5進入呼吸道,刺激并破壞氣管黏膜,導致氣管黏膜殺滅病毒、細菌和抵抗它們進入肺部組織的功能下降,氣管黏膜的排毒功能下降。
因而,遇到霧霾天氣,如果外出,應盡量選擇戴專業口罩。醫用口罩都是經國家正規批準,有許可證的;市面上的口罩,市民還是謹慎選購為好。在飲食方面要盡量清淡,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喝水;可以多吃滋陰潤肺的梨、百合、枇杷、蓮子、蘿卜等。但是,也不要以為躲在室內就萬事大吉啦,畢竟外出是一個過程,而在室內呆著才是一個持久的狀態。當大家處于室內時,才應該真的嚴防空氣污染。室內空氣不流通,大家也不會在家戴口罩,這時,空氣凈化器則顯得非常關鍵。
看過我以前文章的可以看到我在公司餐廳看到的巴滌空氣凈化器,我是個講究緣分又很專一的人。主要是其外觀還不錯,這是個看臉的世界。空氣凈化器也不例外。當我看到一臺干干凈凈的空氣凈化器,就會比較信任它的實力。現在我家也入手了一臺,正好可以抵抗新年第一波霧霾,感覺非常及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