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口吃多久,請接受這樣一個問題:你對“口吃”知己知彼嗎?
你為什么會卡住說不出話?是舌頭的問題嗎?是嘴巴的問題嗎?
你為什么說話時好時壞,時而輕松流暢時而磕磕絆絆?
我一度認為自己的口吃,就是緣于身體器官的毛病,使得我根本發不出某一些音或者詞。
后來我逐漸發現,自己并不是發不出什么詞語,確切地說,我能夠發出任何自己想發的音,只不過在不同的環境下、不同的前后文之下、不同的身體和心理狀態下,發出來的“概率”有所不同罷了。
聽到這里,口吃好像一場“賭博”,有的時候你勝率大,說話就流暢;另一些時候你的賠率大,說話就口吃。恐怕絕大多數口吃者會有這種體驗,而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你對“口吃”的一知半解,導致你對自己說的話無法掌控。
你被口吃牽著走,而不是你主宰自己的語言。
在開始治療你的口吃之前,我們需要掃清一些障礙和疑慮。
你“口吃”了,問題究竟出在哪兒?
我可以毫不猶豫地告訴你,你“口吃”不是因為你的舌頭或者嘴唇的毛病,而是因為你使用了錯誤的說話方式、錯誤的思維方式、錯誤的生活方式。
矯治口吃,不是簡單的口語訓練,更不是單純的朗讀、大聲讀、多讀,這是一個害人的誤導!
很多不口吃的人會告訴口吃者:“你就是說話少,只要多說話,敢說話,大聲說話,你就不口吃了?!钡珜τ诖蠖鄶?a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口吃者而言,使用錯誤的方法重復一千遍還是錯的,不會有任何進步,甚至有所倒退。
筆者也受過如此誤導,日復一日地“訓練”自己,結果事倍功半,越陷越深。
請你靜靜地思考一下,當你開口說話時,內心考慮的是什么?
是為了實現自我表達的快樂?
還是為了把話說得流暢不被別人發現口吃?
是為了跟別人交流想法得到提升?
還是為了把場面應付過去而不得不開口組織語言?
是主動的溝通?
還是被動的負擔?
如果答案都是后者,那么是你的“思維方式”出現了問題。
請你再靜靜地思考一下,當你開口說話時,嘴巴和舌頭在干什么?
是輕松地、條件反射一般的自由配合?
還是用盡力氣、殫精竭慮地處理那幾個難發音?
是有節奏、有抑揚頓挫的娓娓道來?
還是千方百計避免卡頓,卻還是該卡住的都卡???
是專注于話語的語氣、語調、語意?
還是僅僅專注于語音、流暢度?
如果答案都是后者,那么是你的“說話方式”出現了問題。
最后,請你思考幾個問題:
你是不是生活在口吃的煎熬中?
是不是一切事情都排在了口吃的后面?
是不是不把口吃解決了,你就心神不寧,什么事情都干不下去?
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是你的“生活方式”出現了問題。
如果這些錯誤的方式沒有厘清和掃除,再多的“訓練”也是無濟于事。只有用正確的思維、說話、生活方式,配合長期的、適度的小練習,才能走出口吃的窘境。
之后,我想從“說話方式”、“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三個方面去寫,怎樣調整到正確的“說話狀態”、“思維狀態”、“生活狀態”。當方式調整好了,我們再去討論矯治口吃的具體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