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也需要方法論|麥肯錫教我的思考武器

麥肯錫教我的思考武器@張小四兒


麥肯錫教我的思考武器是我讀的麥肯錫系列的第三本書,前兩本分別是《金字塔原理》和《麥肯錫教我的談判武器》。一路讀過來的感受就是,麥肯錫這樣的咨詢公司,做事非常的講究方法和邏輯,這體現在無論是思考、寫作、談判中,都貫徹了一向秉持的研究方法:MECE(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話說回來,這本書在實踐中對產品經理的意義還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對于我這樣的急性子產品經理,總是難以遏制在拿到一個新議題/問題時,直接撲上去給出解決方案的沖動。事實上,沒有想透徹問題就盲目的開始尋求解決方案是非常愚蠢的,但即使大部分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也只有極少的人能做得到。

所以說,這本書講的道理很多時候我們大家都懂,可是最后還是沒能做到。

廢話說完,進入正題。


梗概@張小四兒


如上圖所示,整本書一共講了四部分內容。分別是:查明議題(要解決什么問題)、分析思考(如何對問題進行分析)、結論思考(得出正確的結論)、信息表達(將結論以各種形式傳達給他人)。我們一一來看一下。

一、查明議題

查明議題的意義在于,如何能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工作效率是什么呢?我認為是有限的時間內解決最重要、最有意義的問題。

這就包括兩部分,一是找出最重要議題,二是提升答案的質量。我們第一章所謂的查明議題就是這樣,解決了“在目前這個階段,解決什么問題是最有意義的?”。

查明問題

第一步在于,親臨實境,查看現場狀況,確定存在的問題。最好可以建立自己的“智囊團”,以便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有可以求助的對象,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擬定假說

針對問題,擬定適當的假說。
譬如:問題是:當前的市場規模如何?假說為:當前的市場規模正在縮小。

搜集信息

搜集相關的信息,以便擬定假說+做出分析。
搜集信息有下面的三個技巧:
- 接觸一手信息
- 掌握基本信息
- 不要搜集過頭/知道過頭

確定議題

一個好議題應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 屬于本質性的選項
- 具有深入的假說
- 可以找到答案

如果仍然找不到議題,可以使用確定議題的五個方法:
- 刪減變量
- 可視化
- 從最終情形倒推
- 重復問“So what”
- 思考極端的實例


二、分析思考(假說思考)

分析思考或者說假說思考是這樣的一個過程。將主要的議題分解為若干個子議題,再分別為子議題設立假說。這樣主議題和子議題之間就產生了一個金字塔的結構,而子議題本身可能另有子議題,或者與其他子議題有邏輯關系。我們將這個邏輯關系理清,就會得到一條明確的故事線。

這時我們擁有了一條故事線,和許多個子議題與子假說。我們將子假說的意向通過圖表或者文字具體化,將這些內容豐富到故事線中,于是我們就有了一個連環圖。

有了這個連環圖,我們就有了一個完整的分析結構,通過這個連環圖,我們可以一步步的推導,最后對主議題進行分析,證實/證反主議題的假說。


三、結論思考

有了上面的分析思考,我們就可以為議題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

思考結論時,不要因為前面已經做了假說,就預設了一個答案。注意,假說和預設答案是不一樣的。如果你在分析問題時,心中已經預設了一個答案,那么在搜集信息,以及分析問題時,會自動忽略那些不利的證據,以期得到預期的結果。

在剖析難題時,可能遇到兩個問題:
1. 無法得到想要的數據或者證明(信息的收集難點)

# 進行結構化推斷:
結構化推斷意味著,將一個數據根據結構和組成拆分成多個數據。例如,一個公司的整體營業額不可知,那么我們可以通過將整體營業額分解為硬件營業額和軟件營業額的方式來獲取。

# 實際走訪
在許多時候我們是并不需要知道具體數據的,那么通過走訪的形式,對數據進行一個大致的估算就可以了。

# 用多種方法進行推斷
事實上結構推斷就是一種“多種方式進行的推斷”。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如果一條路無法讓我們到達目的地,千萬不要灰心沮喪或者盲目執著,適當的后退幾步,觀察全局,說不定就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


2. 以自身的只是或技巧無法明確界限

前面我們都非常樂觀的認為,只要分析,就可以找到答案。事實上我們不僅受到自己能力和知識水平的局限,同時也受到所處的時代知識水平、科技水平、普遍認知的局限。那么問題來了,如果在能做的都做了的情況下,仍然無法找到答案應該怎么辦?

首先,你可以找你的智囊團求助。這起碼可以解決一部分,由自己的知識見解水平帶來的局限。
如果這樣還是沒有解決,那么我只能建議你放棄。
時間就是金錢,在某個時代都存在不能解決的問題。
對于某個人來說,都有能力的邊界。

不要試圖挑戰離邊界太遠的問題。


四、信息表達

信息表達中(即將自己的分析和成果傳達給聽眾的過程中),有三點需要注意:

1. 實現本質化和簡單化

這是什么意思呢?
無論是演講還是報告,我們終究是要將自己的想法訴諸聽眾。那么就應該充分考慮到聽眾的情況,制定適宜的政策,以達到最好的傳遞效果。
這里有一個經典的說法,叫做「德爾布呂克的教誨」,概括為四個字,“智者無知”。

a. 認為聽者對這個領域完全不熟悉;
b. 設想聽者具有高度智慧。


2. 推敲故事線

推敲故事線包括:
a. 確認邏輯結構
推敲整個分析是否成立。前提是否存在,推導是否嚴謹。看自己的信息表達是否符合金字塔結構。

b. 琢磨流程
琢磨整個信息表達敘述的流程是否流暢。

c. 準備電梯演講
最重要的是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將自己的想法清晰的傳達給聽眾。這就是電梯演講。

3. 琢磨圖表

圖表是最好的表達方法,在說明問題時要多用圖表,用好圖表。(這一點臣妾也實在是做不到~)

圖表包含三項要素:信息、標題、論據。

好的圖表應具有三個條件:
- 具備依循議題的信息(相關性)
-(論據部分)向縱向及橫向的擴展應具有意義;(維度的選取需要有意義,如體現出對比或增長)
- 論據支持信息。(圖表要支持信息)

做出好圖表需要進行三個工作:(與上面一一對應)
- 一圖表一信息;
- 推敲縱向與橫向的比較軸;
- 統一信息與分析的表達。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