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兩個園林工人吃飯時閑聊。甲說:“整天挖坑種樹的,讓人煩透了!”乙說:“你想著咱們是在建設一個美麗的新花園,這樣心情就好多了!”多年后,甲依舊在花園里挖坑種樹,而乙卻成了設計師。
點撥:其實改變現狀的方法很簡單,只要心中有個“新花園”就可以了。
感悟:真正冠絕一時的人物有賴于時代,他們之中并非個個都能生逢其時,或雖生逢其時卻又不能因時而動。但是,人的智慧畢竟有一個長處:即它是永恒的。縱然現在不是他得志的時光,總會有許多別的機會可讓他一展風采。
由此想到:
就想到一句話:干一行愛一行。
1/
這句話說起來相當簡單,做起來卻難上加難。那兩個園林工人誰更幸福?我想這是毫無疑問的吧。所以不得不承認思維的不同,會造就人生格局的不同。
上周末去參加一次管理者溝通智慧的培訓課,老師在課堂上講的一句話:幸福是一種能力,是愛上你當下所處環境的能力,我深以為然。
我們今天在討論這個話題的時候,不是在重復大道理。無數人懂,無數人說,無數人感嘆,道理如此精良……然并卵,過不好這一生的人比比皆是。
真正能把學來的道理用到現實中才有意義,那新的問題也就來了,故事的點撥中說只要心中有一個“新花園”,如果繼續深究的話,這座心中的花園,我們該用什么方法來設計搭建呢?又能在花園中種植些什么呢?
2/
雞湯之所以好喝,就是因為他沒有跟你談下一步,只是停留在講了一個特別有道理的觀點,然后剩下的只留給你一瞬間的感慨。不得不說在現實中不能落地的觀點就等于零,感慨越多,距離夢想就越遠,熬一鍋湯,再給一個勺子是最起碼的美德。
其實我也沒有一套更有用的方法拿出來,不過我愿意就這個問題好好想一想,在心中建造一座新花園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首先要知道從自己身上找起點是相對更容易接近理想的,盡管辛苦卻值得一試。
我們知道,人類歷史發展的三個階段,漫長的農耕時代,短暫的工業時代,和呼嘯而來的信息時代。每個時代都有面對時代發展所要付出的成本,就像劉慈欣的《三體》中說,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不變。
社會進步的對立面就是為人類進步支付的成本。
對于現時代的我們,除去吃喝拉撒睡,工作幾乎占據了絕大部分醒著的時間,這無可辯駁就是我們為這個時代必須支付的時間成本,立足于這個基礎認知,再回到上面小故事的立場上看,一個人的工作能否有幸福感直接就影響著這個人的人生是否過得幸福。
正如上面小故事里的兩個人,感受當下的幸福成了不能不修煉的能力。
我認為想要感受幸福,特別是在自己認為不好的環境中感受幸福,首先要解決的是認清自己能做什么,而不是希望自己做什么,先把能做的事做好。
這里面的做好依然有兩個層面的意思,第一是“做”,第二是“好”。
3/
任何時候肯做最重要,一個“肯”字里面藏著太多智慧。主動的做是肯做,被動的做也是肯做。任何一種做法的背后都會跟隨著一個結果,做法不同結果也是千差萬別。
很明顯被動做是不用思考的,至少是不用主動思考。把所做的當成是不得不做的,心情還甚是糾結,這是最消耗人的能量的。主動做則不然,主動的行動旁邊一定跟著主動的思考,一旦開始了主動模式,“做”的收獲也會越來越大。
一個良性循環的開始就需要這樣一個小小的動作,變被動為主動,就從手邊最微小的事開始給自己一個起點。
如果你只是辦公室里最普通的職員,那就選擇先從列出一張待做事項清單開始,一項一項的完成,就用這一點一滴的積累成就自己的價值感。
利用業余時間多學一點專業技能知識,多讀書,追趕這個呼嘯的世界,就需要不斷的給自己的認知升級。然后再利用已經習得的新知識技能讓工作更出色。
工作是你實現從基礎生存升級到優質生存的唯一途徑。
我們都知道一個道理,就是一個人心里有什么他的世界里就會出現什么。我想這也正是這個小故事想說明的道理,但同時只知道這個道理又不足以解決我們自身的問題。
4/
在心里建造一個“新花園”,在花園里灑滿陽光……要想讓這美好的向往變成現實,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學習+思考+行動。
想想看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鏈條,到了成年人的世界學習其實已經不限定范圍了,學習所有你還不知道并且想知道的事,然后在自己的知識背景下形成系統的思考(這個環節常被忽略但更重要)。
學習不是最終的目的,引起自身變化才是。
而變化是由思想帶動的,即心動才能帶動行動,進而發生質的變化,如果缺少任何一個環節,都會讓反應鏈無法發揮最大功效。
簡而言之就是要培養一個能引起變化的習慣,哪怕就一個也好,要相信一個人對自己的認可絕不是無緣無故的,當然對身邊環境的接納就更需要刻意培養出的意識來主導。
從學習開始,或者就干脆直接開始做一件自己在當下認為有意義的事,不管是先學還是先做,開始了就有了一個能讓自己思考的牽引力,這個力會讓行為由原來的被動變為主動,然后成長就會在這之后順其自然的發生。
用一個小小的改變來作為開始,就像蝴蝶效應,用一次翅膀的扇動形成一場颶風……
5/
什么時候開始接納并認可自己了,也就可以更真誠地接受并愛上自己所處的環境。
先愛自己,然后愛上你所處的當下。
反推回去,愛上你的當下之前要先愛上自己,愛上自己之前,要先讓自己變好,讓自己變好的途徑是:學習+思考+行動,或者行動+思考+學習。
有點兒亂,但是沒辦法,這就是我在有限的60分鐘內想到的,姑且再替自己爭辯一句:對于自己的成長,完美當然最好,但真實更重要。
一個小故事,引出一段根本連不成片的胡言亂語……但請相信明天的我們會比今天好,因為我們已經開始在學習,在思考,也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