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月的戰歌輕揚,路邊的樹葉簌響,我便就此叩開重慶理工大學的門。至今,已兩月有余。但我深知:修行,并沒有結束。反而,是進行時。
? 我們說:大學不僅僅是中學的延續,更是未來的筑基。因為它不止包含學習能力這一個方面,更體現在對大學生工作能力的要求上。
? 在我身邊,不管是閨蜜好友,還是室友同學,都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這跟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樣,有點累,有點像高四。有的甚至夸張地抱怨比高四還辛苦。究到底,或許有兩個原因。一是相比于三點一線的中學時代,大學生活似乎并沒有那么多的課程安排,卻實在有那么多的課程內容要學習。另外來講,大學生需具備高效率的工作能力。即不僅要保質保量地完成學校安排的必修選修課程,更應該做好自己社會實踐,活動競賽,道德修養等方面的安排。
? 學習能力包括快速學、日常鞏固、學以致用等。不管是在上課,還是在參加社團活動,或者其他,我們大學生都需要積極地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有了過硬的學習能力,才能更適應當前的學習環境,融入集體。從而進一步督促學習,形成良性的學習循環。
? 工作能力包括辦事效率、吻合程度、組織管理等。優異突出的工作能力能讓一個人在眾人中脫穎而出,從而受到青睞,受到特別對待。對我們大學生來說,最終轉化,以學分、績點、考核結果等形式在一張紙面上表現出來。
? 另外,這種進行時的修煉還體現在時間上過分的自主和言行上過分的自由。
? 時間自主,若放在人生這條坐標軸上別的什么時間段,特別是高度緊繃的中學時代,那必是有所值的。縱使再自主,周遭的環境也會給予一定的壓迫限制。但到了大學,這種自主便是事實了。雖然還是有不少講師、同學偶爾提及學分、績點,但由于沒有周考這類實質性的東西,我們會明顯感覺到環境阻力的大幅度削弱甚至隱形。這時,大量時間可以自主支配。可以堅持每天兩小時的王者榮耀,也可以堅持兩小時無硬性規定的早晚自習。
? 言行自由,本來是一種常態。但往往在中學時段。處于對未成年學生的引導和保護,我們的言談舉止常常會受到學校、公眾、家庭等多方限制。但到了大學便是想說就說,想做就做。當然是在合法,合乎道德準則的前提下。這種言行自由提供給大學生一個更好的自我展示平臺,不掩蓋任何一個人可能向任何方向散發的光芒。
? 如果,這是一個連線題,那么時間自主匹配學習能力,言行自由提升工作能力。但在最后,或許可以補上一個大括號。為什么?很簡單,像我們所認知的那樣:活到老學到老。人活一輩子,就是要不斷的學習。大學,不就是進擊中修煉的樣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