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原文】
17.8 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①?”對曰:“未也。”
“居②!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③;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④;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題解】
孔子在這里講的還是個人的品德修養問題,其中貫穿始終的根本精神是孔子闡明的“中庸之道”,即追求不偏不倚、恰到好處的行為標準和完美目標。而要達到這一目標就必須不斷學習,日新月新。六種好的品德如果不加強學習,不能應用得當,仍然有重大的弊端。孔子重視學習,提醒人們善用理性的力量,以便走在人生的正途上。
【注釋】
①六言:六句話,此處實際上指的是六種品德(仁、智、信、直、勇、剛)。
六蔽:六種弊病。
②居:坐。
③賊:害。
④絞:說話尖刻。
【譯文】
孔子說:“仲由!你聽過六種品德和六種弊病嗎?”子路回答說:“沒有。”
孔子說:“坐下!我告訴你。愛好仁卻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愚蠢;愛好聰明而不愛學習,它的弊病是放蕩不羈;愛好誠信而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容易被人利用傷害;愛好直率而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說話尖刻刺人;愛好勇敢而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狂妄。”
//我的感想//
學的重要性的重要。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名師指路”“自己去悟“
孔夫子的“師“都有誰?孔夫子讀的書都是哪些?孔夫子行的萬里路閱的人無數?而《論語》正是孔夫子的悟?
現在倒是想到“中庸”和“學無止境”。
中庸,中間剛剛好的合適,極致的合適,誰可以達到?唯有向著中庸努力努力再努力,趨近趨近再趨近,無限趨近。
學無止境,學啊,沒有可以停止的邊界,前行就好了。
回到這句論語看,子路最后的結局正是沒有悟到老師所傳的真諦。
沒有悟到是不是和子路的“躁”相關,故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得以“悟”到。
信自己所信則不改,錯也不改,是不學其弊也賊,學習的目的是行為是改變,固信則是不學的表現。
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
“居!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