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個勤快的人,是的,不勤快,請注意是不勤快,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我承認我不勤快,但我從來不說我自己懶,因為不勤快跟懶在我看來還是有很大差別的,這點差別對于我來講,最重要的依據便是我不愛做其他家務但是我愛且僅愛且超級愛做飯啊,而且還做得一手好飯啊。一個熱愛做飯而且幾乎每天變換著花樣做各種美食的人,怎么能說她懶了,對吧。
我愛做飯,而且愛不斷學習嘗試新的花樣做各種美食,雖然我在工作后才開始做飯,這點我一直覺得是受我外婆的影響。我想很多人都有一個這樣的外婆或者奶奶,總會想盡辦法做些她最拿手的菜肴給她們心愛的孫子孫女外孫子女吃,而那些美味也一直在我們的心中,在我們成年后,求學離家后,甚至在外婆她們仙游后,在不時的想起和思念中慰藉著我們。我的外婆上世紀20年代出生在農村,一輩子也大部分生活在農村,活到75歲仙逝。外婆是一個命運多舛的女人,她是她家唯一一個生存下來的孩子,哥哥姐姐不是這樣就是那樣的原因都未活過成年就夭折了,只有她健康的生下來了也養大了,但是她的媽媽卻在生她的時候而死。歷經了戰火,饑餓貧窮,2次婚姻的外婆,一生養育了3個女兒兩個兒子,我的媽媽是她第3個孩子也是第二個女兒,我們這些孫子孫女外孫子外孫女中,我是唯一一個由她幫著帶大也是跟她相處最久最親近的一個。對于那些幼時在外婆身邊長大的事情我因太小已沒記憶,但是自我記事起,我最愛的事情就是一放暑假寒假就立馬往外婆家跑,對于外婆印象最深的就是每次看到我來了,她都是很高興的說“你來了”,然后開開心心的去做好吃的給她的外孫女去了。在外婆那里應該吃了不少于幾千頓飯吧,你要我說外婆最拿手或者我最愛吃的菜還真一時說不出來,但是外婆做的那些晚餐以及和外公外婆共渡的那些晚餐時光卻是讓我最記憶深刻也最影響我的。
外公外婆的家在農村,長江以南的農村,米飯是主食面食其次。在農村的農忙時節因為要去地里干活,一般很多家庭早上也是吃飯吃菜,早早的起來吃得飽飽的,趁太陽還未出去地里干活,然后到晌午回家吃午飯午歇后再繼續去地里干活直到太陽落山回家吃晚飯,經過一天的勞作,晚餐才是一家人正正經經慢慢悠悠的吃飯時間,得吃正餐大餐。我印象中外婆晚餐很少做很多品種,一般2樣有時就一樣,今晚綠豆稀飯配菜,明晚可能是海帶排骨湯,后天是肉絲面,大后天雞蛋薯粉湯,大后后天咸湯圓等等,每天都不重樣,并不是什么山珍野味,都是些非常家常的吃食,也沒有很豐富,但就是這些晚餐卻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我也成家在廚房為我的愛人做無數飯菜后,我突然在想為什么我獨獨對那些晚餐時光記憶深刻了。我想一個原因是外婆雖然做的都是很平常的,但卻是很花心思的每天變換花樣,讓這種平常平凡中因多變和心思而變得豐富起來。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晚餐的氣氛,在一個普通的農家院子里冬天是在房里,昏暗的燈光下,在外辛苦了一天的外公此時也開始了最放松的時候,按慣例外婆會早已給外公倒好了一茶缸自制的糯米酒,外公晚餐不求佳肴但一定要喝點酒但是定量的習慣,外婆早已熟悉不過,就著桌上普通的吃食,外婆也會陪著外公喝上一點點,有時候也會給我嘗嘗,如果覺得能接受酒的味道,也會給我倒上很小的一小酒盅,然后溫和話不多的外公就默默的喝酒,慈祥的把肉啊什么的都夾給我,外婆了就是話多的那個,有時甚至有點嘮叨,講一些鄉下的趣事,將一些古老的傳說甚至是靈異故事,把我聽得津津有味或者是嚇得小心臟怕怕的,有時也會嘮叨抱怨下外公今天又忘了做什么事情,大多的時候外公對外婆的嘮叨或者抱怨是不回應的,就是溫吞的享受的呷著酒就著幾口菜,偶爾也見過外公不慍不惱的頂過去“我都知道了,今天忘做了我明天再做了就好了,你這個老太婆就不要一直念叨了”,外婆對外公的“頂嘴”也不會生氣,而是更開心的跟我解說“今天你外公肯定是喝多了點點,給他倒酒肯定是倒多了點”。呵呵,我跟他們相處那么久,當然知道這樣的看似爭執的場面,絕不會有火藥味,而反倒更像是他們這對老夫妻在“打情罵俏”,反倒給這些平淡無奇的晚餐時光增添了些樂趣。應該就是晚餐時候的這樣的溫馨,你懂我我懂你,互相陪伴依靠讓人溫暖的感覺,才會讓我一直記憶深刻,且也深刻影響著我對自己成年后婚姻生活的憧憬,憧憬之一就是我也要為我的愛人家人每天變著花樣做各種好吃健康的食物,然后在那些晚餐時光里,大家無論在家外的世界遭遇了什么,坐在餐桌前時都是帶著放松的心情,邊吃飯邊聊聊一些開心的事情,讓在家外所受的那些委屈憋屈郁悶都因為晚餐時的歡聲笑語而消散,然后在下一個太陽照常升起的日子里像re-set了一樣重新充滿了斗志和信心。
現在的我過上了我以前憧憬的那樣婚姻生活,在歡樂的晚餐時光之后,坐在電腦前寫了這篇文章,如果說從外婆身上,外婆做的那些平常的晚餐里,我學到了什么,我想,應該是樂觀,還有溫暖。那就是多么平常平凡的日子,也可以去過得有滋味,只要讓自己有一顆樂觀且溫暖的心,只要彼此心中有愛,就可以讓我們從這些最平常不過的生活中獲得無窮的滋養。
外婆的晚餐,讓我受益終生,當然“豪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