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必須先真理而在。
沒有信仰,就沒有真理。
沒有信仰,所謂學習到的知識,都是經驗之談,或者是夸夸其談,沒有依據,沒有根基。
中醫里面有真理。因為中醫人有信仰,相信推動生命運行的陰陽,相信五行、六經、八卦。在這些信仰的基礎上,結合臨床經驗,推導出用藥的方法。
西醫里面也有真理。因為西方人信上帝,信醫學之神,相信上帝賦予宇宙秩序,相信生命也有獨特的秩序,事物之間可以發生作用與反作用。在這些信仰的基礎上,結合臨床經驗,用理性推導出手術方案和用藥方法。
中醫總是用心,去感受一個人的感受,感受一個人的氣場,感受他的喜怒哀樂;西醫總是用腦,去分析一個人的血象,觀察他的菌群,透視他的疼痛部位。
不同的信仰導致不同的治療方案,或者說進入不同的臨床路徑。
類比的說,不同的信仰導致不同的道路。
道,就是道路。這道路是通往真理的道路。
求道,就是找到通往真理的道路。
因此,必須先有信仰。有了信仰,然后去求,那條道路就會自然的顯現出來。沒有信仰,道就一直處在迷霧之中,是不可見的,更是不可求的。
大師都是極端的。他們只有一個信仰。因為,人只能走一條道路。信仰不停的轉換,會導致道路不停的切換。這樣,結果就是看不見道路在何處,永遠在迷宮中打轉,也就不能達到終點。
不同的信仰之間常常是矛盾的。但同一個信仰的內部,總是自洽的。
如果不求道,不追求真理,那么,沒有信仰也沒關系,只需要混日子等死就可以了。但這種狀態下,“混日子”就是他的信仰。
如果要求道,或者追求真理,那么,一定要有信仰。而且,只能有一個信仰。
中西醫結合,信仰的既不是陰陽五行的哲學,也不是西方理性主義和科學。而是另外一種信仰,類似實用主義和統計學,怎么有效怎么來。不管中醫西醫,能治病的就是好醫。
歐幾里得的幾何中,有一個千古謎題,就是著名的第五共設。
這個共設的存在就是一種信仰。如上面的圖形。FG,AB,CD是一個平面上的直線,FG同AB和CD都相交。并且,在FG同側,AB,CD內部交成角,上面的alpha和beta兩個角。第五共設斷言,這兩個角度的和如果小于兩個直角,那么,AB,CD兩直線就會在這一側相交。
為什么說是一種信仰呢?因為,這個共設本身是不能被證明的,只能被等價的命題替換。而且,后世有數學家不相信這件事情。拒絕承認這件事。拒絕第五共設,導致了至少兩種不同的信仰,于是,產生至少兩種不同幾何學。
“水滴石穿”是同阿基米德公理類似的信仰。拒絕阿基米德公理,也會導致新的幾何學誕生。新的幾何與舊的是完全不同的,只有在邊界的地方可以很相似。
拒絕一種信仰,本身就會導致新的信仰建立。
從幾何學的發展可以看出來,真理是建立在信仰之上的。不同的信仰,導致不同的真理。
因此,克萊因說,幾何學不包含真理。我所理解的他的意思是,如果不是先有一些信仰,那么,幾何學就沒有任何真理。
幾何學是最潔凈精微的學問,如此。在其它學問,其它領域,必然也如此。不同的信仰導致不同的真理。不同的認識導致不同的選擇。因此,會有種種沖突,并且不可避免。所以,地理位置上,相同信仰的人一般都會聚居在一起,這樣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沖突。邊界的地方,可以相似,也可以沖突。
為了愉快的生活,可以挑選一個信仰,并且不能與周圍的人有太大的沖突。如果選擇的沖突太大,就必須離群索居,或者移民他處。
為了追求真理,必須先挑選或建立一個信仰。人類進化那么久,可能有的信仰都已經確立好了。多數的時候,挑選一個就行。
稱呼“某某主義”的,都是信仰。下面的話,說的也都是一種信仰,及時行樂,舍生取義,天下為公,“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致良知,順其自然......
人們常說,態度決定一切。但是,信仰決定態度。有什么樣的信仰,就會有什么樣的生活態度。
傅立葉極端的相信熱,用數學解析了熱,據說,最后,他制造了一個很熱的房間,把自己活活熱死了。
他為世界留下了關于熱的真理。
有信仰,然后有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