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接觸了笑來老師、接觸了寫作社群、區塊鏈社群,雖然自己不如身邊和社群中朋友成長速度快,但是回頭看看去年的自己有多蠢,也就明白自己過去一年中有著多少的成長。春節回家和家人有了更多的時間相處,也逐漸的感受到了自己與家人的溝通上的距離再變大(不是情感上),或者說家人和自己的認知和觀念有一定的差異,而笑來老師說過,與家人一起成長是一種提高生活幸福感的方式,所以我開始思考如何才能幫助家人一起成長。
信息和知識獲取渠道
由于在外工作,和家人相處的時間不多,日常的交流溝通更加側重于生活,所以想要實現與家人的共同成長,最好的辦法是幫助家人學會自我提升。而要想幫助家人最便捷可行的放法就是在為父母提供更多的優質信息來源,這又需要對當前父母的知識來源進行了解。
父母親主要的信息和知識的來源有三類,新聞報道、人際溝通、網絡資訊。以我父親為例,在接觸智能手機之前,其日常的信息主要是看新聞和與人交流溝通,接觸智能手機之后,開始用手機上網獲取資訊,看的最多的是今日頭條、澎湃新聞(比較關注政治),然后就是朋友圈的一些轉發文章(大多質量一般)。
渠道診斷
以父親為例,傳統的電視和報紙新聞所提供的資訊比重日益減少,網絡資訊的已經成為最大的信息渠道,在我與父親相處的時間中,至少有一半的時間父親在用今日頭條刷新聞和視頻,主要是財經、時政、社會熱點為主。相信用過今日頭條的朋友應該知道,該app的大數據算法自動推送符合興趣的新聞給到用戶,所以用戶往往會被大量的信息漩渦吸引住,在上面花費大量的時間。在與父親溝通過程中發現其對與新聞產生的形式并不了解,所以就把之前對電視、紙媒的信任轉嫁到對頭條號等自媒體對信任上,并不知道頭條上的新聞并非全部出自專業記者或者專業人士,讓父母意識到這些信息可能存在問題,而對這些信息渠道的信息要有主動思考和甄別優劣的意識。不能被劣質信息浪費掉寶貴的注意力。
提供優質渠道
提醒父母對信息要進行甄別,要注意來源與質量之后,也得提供一些優質的信息和知識渠道給到父母。我就推薦一些專業的垂直資訊app比如澎湃、雪球財經等給到父親,基于他喜歡歷史和政治,還為安裝了得到app,并推薦施展老師中國歷史五十講給父親,還介紹了得到的聽書功能等,父親也是很喜歡這些高質量信息和知識。
其實經過這次的事情,讓我意識到其實對于身邊的家人和朋友來說,由于視野、環境等方面的局限,很多人無法獲得優質的學習和成長資源,進而導致他們的成長與我們的差距變大。所以,在自己成長的時候,不要忘了帶上身邊的家人和朋友一起成長,攜手同行才能走的更遠,生活的幸福感才會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