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曾說過這么一句話:“?明言著輕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輕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甚至連眼珠也不轉(zhuǎn)過去。”
之所以說這一段,并不是為了闡述沉默是如何的沉重和讓人感到絕望,而是想說,并不是所有的輕蔑都需要沉默,更不是輕蔑到極致就需要冰冷到極點的沉默。
其實曾朋友說過這么一個邏輯。
剛邁入職場的我們,總是像海綿,渴望吸收掉所有來自于工作的養(yǎng)料。并,往往葆有來自校園時的慣性,期待并認為有老員工帶是理所應當。
但,多數(shù)情況下所謂的老員工作為導師帶新員工這種書面式的口號,最終都會湮滅的連渣渣都不剩,更別提所謂的無微不至,潤物細無聲的工作指導了。而這種態(tài)度,對于新員工而言,其實就是一種冷漠,也算是一種輕蔑了。
之前問過一個朋友這么一個問題:“如何讓新員工盡快熟悉工作環(huán)境?”
朋友看了看我,說:“想聽官話還是人話?”
“官話吧!”
“建立環(huán)環(huán)相扣、持續(xù)迭代的培養(yǎng)發(fā)展體系,依托老員工導師為核心,深度建立更符合公司發(fā)展的務實型人才......”
“那你還是說人話吧!”
“人話是吧,那我就問你。憑啥老員工要帶?是親戚還是有好的激勵措施?”
所以很顯然的是,作為名義上存在的導師制度在實際上并沒有很好的去落實。原因也特別的簡單,沒有多少老員工是雷鋒,愿意去做這么一個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而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老員工的經(jīng)驗作為一種寶貴財富,其實學起來并不會多難。所以,一旦老員工將經(jīng)驗和知識教會給新員工,那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事情就很有可能發(fā)生了。
所以在多數(shù)情況下,老員工是極為不愿意將一些自己的經(jīng)驗和見解傳授于你的,好點的丟給你一堆文檔資料讓你自己琢磨,壞一點的更是對你采取了無視的態(tài)度。即便后來你遇到了什么問題去咨詢他,他也極有可能用各種理由去搪塞你。
或許有一些激進點的新員工,會想:“來啊,互相傷害啊!”接著就直言不諱的與領導進行投訴,怒斥老員工的作所作為。
但,這種行為往往起到的確實相反的效果。一方面你沒有將老員工扳倒,另一方面,你還會讓領導對你留下人緣差、交際能力不佳的印象。
但,這樣我們是不是就應該成為羸弱的羔羊,在無奈和凄涼之中任人宰割呢?那倒不是,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手段和方法來幫助自己“反敗為勝”。
1.在觀察中模仿,繼而內(nèi)化成自己的血肉
曾聽過這么一句話:任何一個知識系統(tǒng),要想取得成功,肯定要經(jīng)歷學習、模仿、創(chuàng)造這三部曲。尤其是模仿,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如果無視了它,必然走不到創(chuàng)造的那一步,也無法達到任何領域的頂峰。
在職場亦是如此。
倘若在日常工作中,老員工依舊對你不理不睬,不愿意將自己的套路分享給你。那你不妨,利用自己的觀察能力,將他的套路按著模子,一點點的做出來,逐漸養(yǎng)成一種習慣,最終內(nèi)化成自己的血肉。
最終有的放矢的,在日常工作學習中,更有效率的完成一系列工作需求。
2.學會利用自己優(yōu)勢,等價交換
馬佳佳在Ted上關于“絕望的大學生”的主題演講,曾強調(diào)過
交換在商業(yè)社會中的重要性。
換句話說,就是你要在態(tài)度和行為上告訴老員工,我可以這么幫助你!
相信,沒有人會對于等價交換這種行為產(chǎn)生強烈的厭煩的。
3.帶有目的性去請教,化被動為主動
黑暗中匍匐前進是一件特別痛苦的事情,或灰頭土臉,或鼻青臉腫。
或許老員工在看到你這樣的情形會心生不忍,過來關心下你。但,你千萬不要像好奇寶寶一樣,巴拉巴拉的說個不停,就如同十萬個為什么一般喋喋不休。
遇到問題一定要先查資料,逛互聯(lián)網(wǎng),待人家方便的時候再去鍥而不舍,軟磨硬泡的坐下來與老同事進行交流探討。
目的性的請教,是不同于填鴨式的教科書般的信息灌輸。這種方式,會讓你對得到的知識更有獲取動力和學習粘度。從而,真正讓自己學到一些東西。
前幾天剛從深圳回來,才進入工作狀態(tài),之后會盡量更新,謝謝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
愿大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