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實踐是知識輸出的最主要的形式。“實踐見真知”,“實踐是驗證真理的試金石”等哲學原理都說明實踐的重要性。70-20-10學習理論是由Morgan McCall, Robert W Eichinger和Michael M Lombardo最早提出的。作為理論的核心,他們認為:70%的學習與發展來源于現實生活與工作的經驗、任務與問題解決,20%來源于與人與人之間正式或非正式反饋、輔導或者教練,10%的學習與發展來源與正式的課程培訓與教育。實踐在學習中占了70%的份額,說明實踐在在知識管理中非常重要。
? ? ? ? 舉個例子,溝通表達的課程多不勝數,如果只知道去聽課,聽完以后覺得很有道理,覺得某些技能很贊,認為自己get到了新技能。但是下課以后沒有實踐,沒有找人溝通,根據遺忘曲線規律,所學知識很快就會忘記。倘若用實踐加以刺激,并且通過多次練習,找人聊天,刻意練習學到的技巧,達到熟練的程度,讓肌肉記住你的技能,以后再遇到這樣的情形就能脫口而出。這就達到了學習輸出的目的。
? ? ? ?分享,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分享出去,即教是最好的學。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分享給別人,在分享過程中,需要自己組織語言來表達分享的內容,這樣不但讓自己重新整理和回顧所學的知識,還可以發現自己哪些部分還存在疑惑。然后加以總結歸納把知識總結歸納為自己的知識儲備。
? ? ? 寫文字,在寫文字表達的時候,是把所學知識重新組織歸納總結的過程,有助于把所學的知識概況總結出來,形成自己的知識儲備。這時,所學知識就像動物反芻一樣在腦袋里反復消化,反復重現,達到溫故知新的作用。
? ? ? 思維導圖也是一種知識輸出的好方法。一張思維導圖會告訴你一個總的知識框架。我們通過提煉學習的知識,并總結歸納,用框架、線條、符號和形象畫做出結構圖,這樣更方便以后回顧和學習。所學知識當時輸出了,便記在腦海中。在以后回顧時,翻出思維導圖,仍然可以撿起當時學習的知識。
知識管理中常用的工具
紙和筆(隨身一支筆和迷你記事本,有時候比手機、筆記本更實用,更便捷)
印象筆記:用于管理碎片化的知識(可將Blog、論壇、門戶、微博隨時看到的好文章、好句子隨時記錄,并分類整理,非常方便)
SNS、Blog(知識獲取消化之后,最好的方法就是寫出來,與更多的人分享)
MindManager(結構化思考)
? ? ? ?知識管理的工具很多,不要為了記錄而記錄,導致本末倒置。最后引用蕭秋水老師的話:“知識最后的歸宿應是人腦而不是電腦,但也許,更確切的說法是:知識存放于電腦,智慧存放于人腦。這里面需要有一個“化”的過程,即把知識提升為智慧。腦子是用來做重要的事情的,所以我不會用來記電話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