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則消息——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心理學家蒂姆·博諾建議大家不要在1月1日制定新年計劃,原因是:
1、天氣寒冷,日照時間短,人們情緒相對低落;
2、假期后人們需要調整適應,重回忙碌的生活。
坦率地說:看到這個觀點,不由得讓人松了一口氣。哈哈~
因為尤其對于中國人來說,歲末年初,除了元旦還有個春節。每當這個時候,我們在工作上要總結、計劃,馬不停蹄地忙碌,而為了迎接中華民族的第一大節日,內心又是躁動和興奮的。
很多人在兩節(元旦和春節)期間,都會覺得自己非常忙亂,卻好像又沒有做什么事情,有沒有?
所以這時候看到有人提出不要在1月份做新年計劃,內心真的感覺有一種釋然。可見,這位心理學家所提出的觀點確實是非常人性化。
但現實是:就算你個人不做新年計劃,年底公司也是需要做工作總結以及來年計劃的;另外,春節之后的長假疲勞癥也需要一定的適應期,會讓你沒有心情靜下來做新年計劃。等你進入了狀態想要做計劃時,大概已經3、4月份了。這時,當你看到別人早已跑得很遠,豈不是又要焦慮了?
因此,我的個人建議是:對于中國人來講,我們可以在做個人計劃時,把一年的起始和結束按陰歷年來算。也就是從春節開始算新的一年。但是制定計劃要在春節前完成。
理由是:
1、反正年底總要做工作總結,順便把自己的計劃規范起來,免得到春節后再花心思定計劃,費時又費神;
2、具體行動時間是從春節之后開始,這樣春節可以好好休息(當然如果你特別自建,愿意從春節就開始那更好),同時也能避免因為假期綜合癥而使計劃的制定一拖再拖,甚至泡湯。
總之,這樣可以在心理上、行動上都比較從容。我今年就打算這么干了,所以真要感謝這個心理學家。
至于新年計劃如何制定,通過學習和個人經驗的總結,我認為大概需要遵循幾個原則?
第一,給自己修改完善計劃的機會。
為什么把它放在第一位?因為很多人別說完成計劃了,連制定計劃都很困難。畢竟一年的時間也不算短了,其中包含很多未知。所以,一定不要追求制定出完美的計劃,有些項目可能起初比較模糊,只要在當下盡量詳細就好了。再有,很多事可能中途會生變,這時完全可以進行調整和修改。
比如:你原定下半年出游一趟,但是由于重新換了工作,不但出游計劃可能要取消,而且原有的休息時間還可能要用于學習和適應新環境。
總之,計劃是你定的,它是有彈性的,同時也是允許被修改。明白了這一點,就不要追求完美的計劃,反而是完成更重要。
第二,目標一定要具體,而不要太過籠統。
比如,我要減肥。這就太簡單了,完全沒有可執行性。如果改成:我要在三個月內減肥10斤,每周健身三次,每次一小時,吃飯做到7分飽。這樣就比較具體了,而且你會非常清楚自己應該怎么做。
第三,大目標一定要拆解成小目標。
比如:你今年想要出一本書,就請列出時間表。
首先,可以把出書分為幾個階段:確定主題、確定提綱、查找資料、寫作、修改……,然后把這幾個階段分配進不同的時間段。這樣就不至于把事情一直拖延到最后,在沒開始時焦慮,在deadline臨近時更焦慮,最后匆匆忙忙完成了任務自己不滿意,或者干脆就放棄了。
第四,目標不要太多。
新起點,大家都是信心滿滿,所以特別容易把目標定得太多,最終很容易因為沒有重點,哪個都沒做好。所以,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工作、學習、家庭、人際、財務、健康、生活,注意每個類目中項目不要超過3個。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想法和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