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大家有沒有問過一句為什么,為什么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生在窮人家的孩子,在小時候不會有多大變化,直到他們學會對比,把自己的東西拿出來和其他小伙伴的東西對比。自己的和小伙伴的爸爸媽媽是干什么工作的,自己家和小伙伴家的房子大不大、好不好等等。小孩子學會比較之后,就會認識到自己的生活狀態,再加上平日里父母的諄諄教誨,小孩子會比富裕家庭的小孩子更早懂事,即早熟,雖然對于父母來說,希望孩子能有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但是對于他們的家庭而言,這卻是一件好事。古人又云,物極必反,什么意思大家大概都知道了吧,小孩早熟了,但是過分的拿自己和別人比較,就難免產生負面情緒,小孩兒以后的人生就不得而知了。
從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出來,窮人家的孩子早熟在一定程度上是好事,但是如果不加匡正,就會適得其反。由此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大家都經歷過,以前你是學生,今天或未來你就是老師。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強調過: “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致而復雜的任務?!?由此可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學校教授學生知識,家庭教授做人。
這里的家庭教育,可以分為兩類,奶奶帶大的和媽媽帶大的。在21世紀,中國經濟、物質等都較幾十年前有了質的變化。因此,奶奶和媽媽的思想理念有很大不同,她們在教育孩子做人上是絕對一致的,但是在看待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都是不一樣的。
最簡單的例子,奶奶輩的人平時告訴孩子,你別碰仙人球,扎手;自己去買糖,丟嘍。而媽媽輩是這樣的,看見孩子要碰仙人球,先告訴孩子會扎手,不管孩子接下來會不會碰,都不會管了,如果扎手了,那么孩子以后就知道了這個東西不能碰;孩子想一個人去樓下商店買吃的,媽媽只管給錢,因為她知道那里很安全,孩子不會出事。
兩輩人的教育,沒有孰對孰錯,她們所說的都是自己經歷過的。為什么奶奶輩不敢讓孩子獨立?為什么不讓孩子自己吃苦長教訓?為什么她們的教育方式不再“時髦”?
變的不是奶奶們,而是這個時代,這個時代快得連博爾特都追不上,這個時代已經拋棄了很多人,在幾十年后,現在的媽媽們已經變成了奶奶們,可沒有變得是她們仍然站在原地。
現在的家庭教育,媽媽們理應成為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