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么不快樂?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們越來越需要一種東西,叫做個人空間。而且我們正在越來越依賴這個空間的數據標準給自己制定價值?。

房屋地段,車子型號,飛機位置,餐廳包間,這是物理的私人空間。各種不用說話,不用再面對面就可以滿足自己需求的硬件以及軟件,是心理上的私人空間。

我們越來越無所謂三次元的人了。也許我們隔壁鄰居生病,也不如一只網紅貓的照片分享的自我精力多。

我們正在被數據化。而數據是硬指標,達到、維持或者提升這種指標,就是要消耗大量精力和金錢的。

你是一個身高一米七五,戶籍地北上廣,年薪五十萬,人均七十個平方,孩子五歲,在月供一萬五的某私立幼兒園,你妻子身高。。。

看見沒有,你是誰,你想什么,沒人關心,我們通過一串數據認識你。凡是無法數據化的,我們不需要。

如果我們把自我關注從我是誰,變成我有什么,那么我們就會因為寂寞而需要慰藉,而這個時候我們已經忘記了我是誰,所以連我自己都不知道我需要什么慰藉,所以我們更依賴于數據的出類拔萃來給自己一個標準。而為了達到數據上的出類拔萃,我們更難以去理解自己是誰。

我連我是誰都不知道,我當然會討厭身邊這些和我一樣的同類。你覺得沒有人理解我,沒有人關心我,同時,你也沒時間理解別人,沒時間關心別人。

我們一方面希望有人來溫暖自己,一方面拼命地擴大私人空間數據值以來證明自己的成功。

多多少少,我們每個人都會陷入這種泥沼。

所以知道本質以后,我們就可以多少抽點時間反思。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數據才能讓自己真正的快樂?

我們到底需要不需要數據讓自己快樂?

甚至,我們是不是需要接納一定的痛苦,才能真正快樂?

-著作權by知乎作者菠菜:bocai_zhu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