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上書店》有一句話: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每本書都是一個世界。
于我而言,我們每個個體就是一本書或者多本書,在這個世界中,每一天都在不斷添加有關(guān)時間的故事和情節(jié),各種情感將我們的生命變得豐滿深刻。唯有善待自己的世界,才可以看到生命中的光亮和美好,沒有黑暗,你還堅強給誰看。
你會為遲來的公車,不識路的出租車司機,半小時過不去的紅路燈,影響一天的心情嗎?因為別人的一句責(zé)備和批評,朋友的漠視,路人的白眼,心理斗爭要探討自己究竟哪里做的不盡如人意嗎?因為沒有按時完成任務(wù),焦躁到食欲全無,夜不能寐嗎?
實話講,不久前我就是這樣!自己的世界充斥著他人的眼光和指責(zé),就好像一個衣不蔽體的乞丐,等著別人的施舍。最害怕變成討厭中的自己,偏偏淪為了自己都嫌棄的對象。
之前對自己的自我評價完全依賴于他人的意見和建議,覺得這樣很客觀實在,不會對自我妄自揣摩和自我迷戀。可是隨著你慢慢成長,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才是最清晰認識自我的導(dǎo)師,就好比我們對外展示的大多都是自己堅強美好的一面,而最深刻最苦楚的,我們是沒有勇氣和大眾分享的。
之前我也努力嘗試著要自己不內(nèi)向,多去結(jié)交一些人,拓寬自己看待事物乃至世界的維度,可是效果其實也于事無補,因為我在排斥自己體內(nèi)本來最真摯的部分,并未完全接納真實的自己。有時候,陌生人一眼就能看出來你內(nèi)心最真實的想法,有時候這種感覺真的很可怕,只是因為真實。后來,機緣巧合,看了有關(guān)性格分析的一類文章,說客觀來講其實是沒有內(nèi)向和外向之分的,因為每個個體都是奇妙的存在,可以內(nèi)向或偏內(nèi)向,外向或偏外向,一切都是別人的看法而已,不只是只有外向的業(yè)務(wù)員業(yè)績能力才突出。我們要做的是接納真實的自己,將自我的優(yōu)勢充分施展到所要從事的事業(yè)當(dāng)中。認真審視自己的世界,并善待,或許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另自己討厭的部分變得突然格外明媚耀眼了。
善待自己的世界,真正享受自我的時間和空間,丟棄擱置不用的雜物,在留下來的物件中迷失自我,沉浸在每一個自己喜歡的物質(zhì)顆粒中,放縱;善待自己的世界,打理自己的外表,不需要格外光鮮照人,只是笑起來很舒服就可以;善待自己的世界,遵從內(nèi)心最真摯的想法,結(jié)交善良的人,傾聽感人的故事,陪著悲傷的人一起落淚,和著歡快的人一起歌唱;善待自己的世界,尋找生命中重要且值得的一切形式,跳躍游走......
煩躁困乏的時候,深呼吸冷靜,閉上眼睛與內(nèi)心的另一個你say
hi,與自我進行一次無距離貼近,體會真切。戰(zhàn)地攝影師羅伯卡帕所說的:“如果你拍得不夠好,是因為你還不夠近”,所以,盡可能,近距離的找尋自己認真的模樣吧。
有幾個朋友說,他們說總是會陷進過去的回憶中,感傷,多么渴望再回去體驗一下過去的美好。不久前甚至是現(xiàn)在,我也會是這樣,好像這是大多數(shù)人對過去逝去的不甘吧,或許只是失去了才學(xué)會珍惜。
過去只是我們說給自己聽的故事。故事結(jié)束了,我們還得微笑著,繼續(xù)將現(xiàn)在變成過去。
一旦到了20有余或好幾的年紀(jì),身邊的人都在催促著找對象,結(jié)婚,生娃,即使那些沒有經(jīng)歷這些的同齡人也會不知不覺掉進這樣的話題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生長的節(jié)奏,可不要被逼著向前走打亂自己的步調(diào),唯一能做的就是,擺脫拒絕成熟的心智,找尋要自我真正鮮活有價值的事情,不只是生命中的另一半。就像電影HER中所說的:生命如此短暫,我們掙扎著尋找快樂。結(jié)婚、戀愛是兩個人的事,獨立思考是一個人的,不要讓他變成一群人的。
我們做多少努力,總是會有讓對方感覺很糟糕的時刻,因為不管怎樣,總是會讓別人失望的。這時候,該怎樣就怎樣吧,不喜歡的就討厭,這樣愛憎分明到你會笑醒自己的。將自己世界中的霧霾和不和諧定期清理一下吧。
《偷影子的人》中主人公能“偷別人的影子”,因而能看見他人心事,聽見人們心中不愿意說出口的秘密。他開始成為需要幫助者的心靈伙伴,為每個偷來的影子找到點亮生命的小小光芒。還好,我們不用偷自己的影子,因為我們就是真實的自我,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從現(xiàn)在起,請善待自己的世界,選擇快樂的心情,想要皺眉的時候,不妨咧嘴保持微笑的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