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互聯網時代對商業和個人的沖擊-我讀《重啟》(二稿)

徐立

2014.10.27

以前我是很不喜歡那些開口閉口談互聯網思維的人的,估計是被羅振宇害的,索性就取消了對“邏輯思維”的關注,當然耳邊仍然是不絕入耳的互聯網思維,尤其是報紙、雜志和網絡刊物上。有一段時期就故意避開這些話題,但是有一個問題一直在我的腦海里:在變化如此快速的現在,我們的工作方式到底該如何改變?

《重啟》這本書就給了我很多的啟示,讀完之后,拋開書本里說的東西,我忽然意識到直到現在我才知道互聯網思維的重要性,我必須要針對此做出的改變。很多人看到這個趨勢比我早,很少的人能夠意識到這個趨勢帶來的影響,即便我現在意識到了,也是很遲很遲了。但最終,我們都是要順應這個大勢來改變的。歷史上可以找到很多這樣的節點,如果不順應這個大勢的話,很快就會被拋棄,想想當年的摩托羅拉和諾基亞吧。

這本書先從商業模式的重啟開始。中國的互聯網創業環境特別好,像我這種跟互聯網不搭界的都想著能夠創業,搭上這班車,說不定一家偉大的公司就誕生了。不是說你從事的工作跟互聯網搭界你才能去創業,而是說互聯網的發展為創業提供了很多條件,你可以容易的找到你的消費者,甚至可以進行一對一的溝通;以前那種靠著壟斷或者信息不對稱形成的產業會受到沖擊,在信息傳播如此快速的當下,只要你的產品夠好,總是能夠找到相應的方法傳遞到有需要的消費者手中。一旦你拿出真正的價值,消費者甚至連看都不看你的對手。在我們當前的“煉獄”狀態中,孕育著企業騰飛的無數機遇。

接著從商業的重啟講到人生的重啟。我該改變我們以前的對待工作和人生的觀念了。首先就是數字化時代的生存方式,我需要作出一個數字第一的姿態,這也是我在力求改變的,簡單的如文檔、圖片的數字化,到信息傳遞方式、生活方式的數字化,既然互聯網給我們提供了如此好的機會和工具,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極簡思維其實跟數字人的概念不相沖突,當我把周邊的所有數字化了以后,我可以做到一身輕,需要的東西都存在腦子里呢,我知道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我需要的東西。隨之而來的就是變化的加快,要采用新的工作方式:碰撞和融合讓這個世界轉動起來!要成為一個永恒的創業者,把我的工作、個人和社區生活融合起來,尋找創新性的方式讓自己不僅僅和消費者相聯,而且也與同行相聯,無論他們距離你多遠。創新會是未來一個人價值的終極體現。

另外一個就是自我營銷的能力。通過強大的內容進行快速持續的溝通,作為個人,你有無數個空間,可以與志氣相投的人互聯。簡而言之,就傳播你的經營理念而言,我們正前所未有地從一個廣告世界奔向一個內容和情景交織為王的世界。自媒體是一個重大的機會,我們可以利用或者說靠自己一個人就可以創造出自己的品牌,影響無數的人,這個機會難道不是千載難逢嗎?

最后,我們不需要再在辦公室里工作了。幾年前,說你不在辦公室工作,很多人還會很奇怪,現在大部分人都已經不在辦公室里工作了:工作空間無處不在。在理解這個新世界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找到完成工作的新空間。新一代的工作者有大量的機會找到合適的空間來想出正確的辦法。不在辦公室,我可以把我的工作做得更好,咖啡店、書店、公園、家里...這些都是我的工作場所:我的價值會由你的實際產出而決定,而不是待在辦公室里的時間。

最后以周鴻祎在《對話》里面的幾句話作為結尾:互聯網提供了我們這些以前根本沒有成功機會的人成功的機會,即便你非常內向,不善于言談,你在這個時代已然可以創造屬于你自己的時代。(大意)

二稿感受:讀自己的書評會有重讀那本書的沖動。在修改的過程中,一是在對書的重新理解,而是在審視以前的觀念是否有改變的地方,是否有點偏差。這其實是面對自己的過程,面對自己造就的成果應該要表達出的態度。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