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都開始說我“浪蕩”久了,不適合工作而適合嫁人了,殊不知我一直都這么“閑散詩意”,何曾看到過我踩過你走的腳印?
人,生下來的本能就是“存””。
有的人路邊乞討過一輩子,認(rèn)為是孑然一身,風(fēng)流千古;有的人是叱咤政界,認(rèn)為是浩氣蕩存,永垂不朽;有的人是埋頭耕耘,認(rèn)為是吃飽睡足,冷暖自知……
論人生價值與定義,也只是讓人所言罷了,被別人評價給分的人生跟淘寶上的物品有何區(qū)別呢?所以不論是以上那種抉擇,都是一種“存”,自己認(rèn)為值得便是極好,或者,你可以不屈不俗一點,爭取做個極品。
還記得仙仙對我說:你這樣傲嬌不羈,我真的好喜歡,反而你乖巧老實了,我倒是生厭不理了。突然想到我的母親花了二十多年想把我改造成“賢淑”的代表,而我的現(xiàn)型卻與之背道而馳。并不是母親不夠努力改造我,也不是我刻意不配合。試想我當(dāng)初也是及其喜歡“窈窕淑女,君子好書”這句話的,也極盡配合矯正自己的一些“天生惡習(xí)”,就像矯正牙齒那么痛苦,就像笑不露齒那么憋屈。所以這么多年,一直都有彎彎曲曲的路線,不知怎樣才能“完美”,最后我的母親也疲了,我也撒手不管了,就任由自己隨性發(fā)現(xiàn),就像蒲公英的花。
如果再讓我選一次,我可能會選擇極力“不配合”改造。可是有時候你做一個選擇并不是代表你自己,旁人、社會都會賦予你無形的后援軍,就像一個生物圈。有時候我也整不明白,人是獨自來到這個世界,又獨自離開這個世界,為什么做一個抉擇都需要波及整個生物鏈似的感覺,而且萬一你選錯,還有可能導(dǎo)致“蝴蝶效應(yīng)”。
倒不如,不把抉擇當(dāng)抉擇。
我不知道“順其自然”這個詞能不能概括這句話。但某種程度上,有相似之處。如果一個問題來了,你要做出判斷和進(jìn)行下一步,就是“抉擇”,或許跟隨你心是最好的“抉擇”,要繼續(xù)下去就行動起來,那些附帶的生物圈和蝴蝶效應(yīng)就算再強(qiáng)大再恐怖,你只要做你自己就可以。因為你不是造物主,承擔(dān)不起整個社會的責(zé)任。
我就比較喜歡不屈不俗的“順其自然”中帶點傲嬌與不羈。也有人會說我是高逼格的、冷凍的、不屑的,還有更加奇葩的有說我“火星人”的……而我就是這樣喜歡現(xiàn)在的我,不管是面對怎樣的抉擇,怎樣的生活,都有自己另類的角度視覺,保持這個維度與新鮮,我愿一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