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我還混跡于職場的時候,有一本書流傳度很高的女性職場書籍---《向前一步》,作者是風頭正勁的硅谷社交網絡公司的首席運營官。書中提到了女性在職場中的劣勢,以及如何努力的克服劣勢,讓很多人對互聯網高管的工作心生向往。
看起來,人生是drama的戲劇,做起來,才知道人生是一本寫實的小說。每一本書都是自帶偏見的,了解自己很重要,有可能性,不代表有可行性。回歸到日常生活中,沒有幾個互聯網高管活的像此書作者那樣能夠披荊斬棘,身帶優雅盔甲沖到最后,從身邊的女性高管中尋找不到你期盼的人格魅力,很多都在壓力和困頓中被囚禁了很久,變的好勝而暴躁。漸漸的,在更高的管理階層里,越來越少的見到女性的身影。
有多少女性是從一而終的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往前走?戀愛/婚姻/事業/家庭,都使得我們中途盤旋迂回,轉眼或許已經偏航很久。人生沒有指南針,最怕幡然悔悟時,已是白發老嫗身。
女性對自己的職業道路的心理預期已經完全不像以前,我們對各種行業都保留了心底的尊敬,擇業度也更加廣泛。過了30歲的我,才逐漸堅定了想法:女性不需要為任何人去努力,只要努力地了解自己,取悅自己就好。
1
有時候覺得,自己糟糕的時候,身邊的事情都不太順利。調整狀態,精神飽滿,積極樂觀,反而很多好事情就來了。想想這世間的事情,最難搞定的就是自己,每天反反復復的自我否定,自我反省,都是內心的修行,或許也會討厭自己的杞人憂天,但如果沒有每天的自我否定,也就不會有點點滴滴的成長。
為了別人而活的背后是對自己的妥協,所以常常聽到‘我總是在為了別人而活“ 的抱怨也就不足為奇了,這樣的人善良,肯為他人著想,卻總是活的凄凄焉焉。長期的不在乎自己也會喪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假裝這就是生活的本來面目。當沉溺在為身邊的人改變喜好,為家庭付出一切時,樣子肯定不好看。因為你忘記了自己,忘記了你一直惦記的那家有趣的書店,忘記了和朋友的一年一期的旅行,忘記了善待自己。
在婚姻關系或者戀愛關系里,除了真實的做自己之外,我沒有想到有更加好的方式。假裝賢惠,時間久了,熱情淡了,會讓對方更加失望。假裝順從,唯唯諾諾,自己憋屈,沒有生命力。真我不完美,但可以學習,可以理解,可以妥協。家庭對一個人來說就像是一個外世外桃源,哪管外面地鐵有多擠,上司有多嚴,單子有多難搞定,回到家里,待一晚上,就能充滿格電,繼續回到俗世里拼殺。
2
“自我”并不等于“自私”,按照自己的方式活沒有問題,讓別人按照自己的方式活才叫自私。我們都有自己的社會屬性,同時扮演著兒女, 父母,親人,朋友等角色。越自愛的人,在愛情中也會越受到重視,在工作中也會受人尊敬,在家庭生活中也更加游刃有余。“自愛,沉穩,然后愛人”----當年亦舒的一句話在我的人生中如一片云彩,時而出現,時而消失,一旦內心那個過于優柔,過于善良,想犧牲自己的我出現時,這句話就像一束光投射到終年不見太陽的湖底,提醒我,無論發生什么事情,先自愛起來。
對“自我”的理解特別多,重視自己的感受是其中一種。比如說,很多人喜歡把幸福的時刻分享給大家,我對此深表理解,自己也會將重要的時刻發在朋友圈里給關心自己的朋友和親人看,但我并不為此而活。“幸福”是一種自我的感受。大悲無淚,大喜無聲,最幸福的時刻總是無法分享的。
3
你有沒有最清醒的時候?喜惡一眼明了,看問題一針見血,你的世界簡明扼要,你的向往真實明確。 我的那個時候應該是在初中時期。那時沒有壓力,沒完沒了的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聽喜歡的歌,讀喜歡的書,雖然有一些原生家庭的煩惱,但都被“世界美好”不著痕跡的蓋去。
畢業后繁重的工作,使人無法享受真正的生活。以前的我還會自我安慰說工作太忙是好事,但沒有時間旅行,沒有一點“虛度”的光陰,對生活的銳度直線下降,對世界的理解也停滯不前。熙熙攘攘地追求物質生活,批判評論周圍的人和事物,容易被流行的風口改變自己生活方向,活的像一只提線木偶。
假如能夠靜下來,讀一些無關緊要的書,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認識一些無關緊要的人,這都是對你已知世界以外的探索,這種探索能夠帶來改變,改掉一成不變,認識到自己已經身陷某種固定的模式。
4
年輕時追求的自由,是能早早寫完作業出去和小伙伴們玩耍,能考上心儀的大學開始自己的獨立生活,能自由安排每天的時間。“若為自由故,生命愛情皆可拋”的氣魄全部放在如何與父母,老師爭取身體和時間的獨立上了。
長大后才知道,肉身必然是會被束縛在這俗世之中了,心卻也在不知不覺中被自己畫地為牢,收斂性格,以最安全的姿態生長。如果能夠意識到可以擺脫偏見,擺脫傳統,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擺脫所受的教育給我們的束縛,擺脫所有的偶像,勇敢,率真,也算是有一點點追求自由的勇氣。(咳咳~),我說的很勇猛,但事實上做起來很難,從身上拔掉一片片鎧甲,撤掉防護,一點點的打開自己,或許是這一生都無法做到完全的放開,但我有興趣看看生活對真實的我有什么驚喜的反饋。
特別羨慕那些從始至終都清楚自己內心的人,無論經歷了什么變故,都能以真實的自己的姿態面對生活。很多人過了30歲以后慢慢的不再掙扎,按部就班,無驚無險的過活。我差點淪陷,卻有幸從一場病痛中驚醒,曾經以為30歲以后生活的意義就全部結束的我,現如今站在30歲的路口,才明白真正的生活剛剛開始。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后能夠愛上生活。羅曼羅蘭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