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鴉”一詞,據說源于“初唐四杰”之一盧照鄰之嫡孫,唐朝詩人盧仝,他的兒子喜歡亂寫亂畫,非常頑皮,常把盧仝的書冊,弄得又臟又亂。
盧仝因此寫了一首詩:“忽來案上翻墨汁,涂抹詩書如老鴉。”把兒子的頑皮和自己的無奈描寫地惟妙惟肖。
后來,人們便從盧仝的詩句里得出“涂鴉”一詞,流傳至今。
小孩子的涂鴉是天性。他們在紙上嫻熟地涂鴉和作畫,那些線條就像藤蔓,源源不斷地從他們的指間生長出來。
他們做這件事情輕松自如,完全不需要外部的驅策或者專門的訓練。對他們而言,涂涂畫畫是天生的本領,就像走路和說話一樣。
涂鴉是孩子進行想象的手段,是發展想象力的途徑。
孩子們的涂鴉,在某些成年人看來,似乎沒有任何價值,也不明白他們所要表達的是什么。但是,涂鴉對孩子手、眼、腦的協調配合,增強腦、眼對手的指揮能力,有著非常大的促進作用。養成孩子形象思維的習慣,在將來的社會生活中,是一種特別寶貴的能力。
但是,很可惜,孩子們長大以后,因為種種原因,他們丟下了使用起來無拘無束輕松自在的圖畫工具,轉而拿起被認為是“真正”的、更加有力的工具——數字和字詞。而且他們以后的人生中所關注的多半也只有這兩種工具了。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孩子。我們忘記了怎樣涂鴉和畫畫。
但是,我們只是忘記了而已,不是不會。
涂鴉,是一種視覺語言。流利地使用這種語言,能給我們一種令人吃驚的能力——清晰的表達我們的想法,順暢地同他人交流,解決我們用別的方式無法解決的問題。
① 即興地涂畫記號以整理信息
涂鴉不是畫畫。你不會畫畫,不代表你不會涂鴉。
通過一些簡單、形象的圖形和記號,把看到的問題進行視覺化,加上一些關鍵詞的說明,大腦會理解的更快,記得更牢固。
②視覺化描述問題并制定解決方案
在團隊合作時,通過做深入有畫面感的涂鴉描述,借助PPT、視頻、故事、即興表演、觀眾互動等方式,來加深問題的印象和理解。
那些點子和方案,可以事先準備,也可以現場補充,隨時(涂鴉)記錄,速度又快又好。
當然少不了頭腦風暴,大家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探索可行性,選擇那個最適合的方案。
③堅持練習,提高涂鴉技能
涂鴉作為一門視覺化的語言,想提高表達的水平和效果,當然也離不了刻意練習。
平常多做手繪、思維導圖、簡筆畫、隨手涂鴉等,養成習慣,對自己也是一種精進和提高。
相信自己,重拾兒時的涂畫工具,從最簡單的涂畫和做記號練起,做一個涂鴉高手,會增加你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