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不要怕別人笑話?
難道面子不重要?骨氣不重要?
重要,但是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明白,這句話后面說明大多數人怕自己被別人笑話。
這種情況是自己的自戀被人攻擊。
近期從得到專欄《武志紅的心理學課》學到新概念:自戀、性和攻擊性,是人類的三大動力。我們反對自大,忌諱談性,也強調克制憤怒,我個人認為,這些極力想消滅的壞東西,是最寶貴的生命力自身。
人越是遠離自戀、性和攻擊性這三個東西,就越是死氣沉沉,沒有了生命力。相反,那些能直接展現這三種能量的人,雖然容易有爭議,但他們身上,容易有熱情、創造力、魅力等生命力的各種表現。
一個具體的人,之所以將自戀、性和攻擊性視為-A,那很可能是因為你最初的家庭將這些生命力視為壞的,而家庭之所以如此,可能是社會文化環境所導致的。
當一個人沒有向你展示他真實的本時,情誼可能還沒有真實開始。而人類的真實本性,就是自戀、性和攻擊性。
細想生活中好友互損不正是如此?
男人不壞女人不愛的情況是不是又因為這樣?
順著這個,當我們由衷地明白,自戀、性和攻擊性是多么好的生命力時,我們就可以活出熱情和創造力,當我們將它們視為“壞”時,我們自己伸展不開,也會用各種方式去傷害別人和社會,因為不管你怎么壓抑,它們還是要表達伸展的。
一個比喻說,一個人如果想成為一棵大樹,樹冠要伸向天空,而樹根要扎根于大地。樹冠盡可能地伸展,這是正能量;樹根也要盡可能地伸展,這是所謂的負能量,是黑暗,但如果沒有它,看起來再茂盛的大樹也可以輕易被摧毀。
孔子曾道:“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人一定要吃飯,人一定要男女追求,不過不得亂,要有限度,要有禮制。
在周朝所領導的帝王國度中,男女相愛的詩列作第一篇。
古今中外,有多少經典電影、經典故事都是需要男女相愛的劇情來潤滑整個主題。這無非就是所指生命力中“性”的范疇。
“心理學”和“成功學”都指導人對目標具體化,視覺化,甚至能感受到實現目標的氣息。這里面也是“自戀”在促進著發展。
當你覺得,世界上只有你是好的,這就是一元關系;
當你真正覺得,另一個人也基本上是好的,你就進入了二元關系;
當你真正覺得,一個復雜的三元關系中,你們三個人基本都是好的,這就意味著你進入了三元關系的世界。
在心理學所指的一元二元三元,
從一元二三元再到一元,
都是過程,
都要覺知,
每一步都沒白走,
每一步都算數。
在人的生命力里,別人展現其攻擊性會打擊自己的自戀,而自己的自戀受到打擊,也會隱藏著自己內在的攻擊性。
活在人的天性下,當你明白里面的周遭,活在當下,想自己所想,過自己想要,壓根不用怕被別人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