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個冬季的迅速火爆的《好東西》讓人們想起了去年的芭比,同樣幽默犀利,又令人會心一笑。作為邵藝輝導演的第二部個人作品,《好東西》承接了《愛情神話》同樣的上海特質和出彩的群像戲,而更多關注Her story, 以更加具有主體性的女主角來作為核心敘事中心。以下是我最喜歡《好東西》的一些方面,可能涉及劇透~
01.消費主義
在《愛情神話》中,推動劇情的李小姐摔壞的Jimmy Choo的反響讓邵導反思,自己是不是在為消費主義推波助瀾,因為觀眾在電影的影響下可能認為自己有必要去消費。在這次《好東西》電影里,所有演員在日常環境中都是穿著令自己舒適的衣服,無論是小孩還是鐵梅和葉子,沒有演員穿著令人不適的服裝和鞋子拍戲,這一轉變雖然微小卻意義非凡,當人們越來越多看到更加令自己舒適的穿搭成為常態后,就會懷疑選擇讓自己寸步難行的衣服鞋子的必要性。
02.小孩的慧眼
小孩的名字是茉莉,最開始,她有了一個成長的煩惱,認為自己不是富二代,也沒有天才,只能夠當觀眾,認為自己需要放棄幻想。她的悲觀感多少受到父母離異和母親在經歷變故后從調查記者轉入新行業的影響,也可能是一個早慧者提前發覺到的自我危機,而后續的茉莉卻在新的生活環境中成長起來。
當她拿起鼓槌,敲出自己的節奏時,葉子告訴她不需要考慮女生需要怎樣打鼓,想怎么敲就怎么敲;她會在葉子為愛所困的當下問葉子喜歡Richard什么,并且告訴葉子的眼睛很美;她會記得媽媽的生理期,并認為談論相關的話題不需要避諱,因為這和世界上的一半人都息息相關。最后的小孩在live house成功演出,但她卻發現自己并不是真心喜歡表演,更樂意當觀眾,在這個過程中,她發現自己真正喜歡的是看書寫作,但不確定自己長大之后是否會以此為工作。無限可能的小孩,正在創造新的故事,她可以是白騎士的化身,也可以喜歡冰淇淋和Taylor Swift,在鐵梅快樂教育的氛圍下,她的成長故事有更多陽光的一面。
03.浪子回頭
Richard是小葉的situationship對象,他本人擁有許多令人羨慕的光鮮特質,小葉也很喜歡他,甚至因此被周圍人認為是戀愛腦,正在快樂倒貼。
Richard的確在道德上沒有太大的問題,他一開始就坦誠自己這個階段談不了認真的感情,自己有commitment issue, 沒想到小葉為了迎合他和play cool,謊稱自己結婚有女兒了,試圖以自己的方式把這段關系維系下去。
小葉的謊言引來了更多的謊言,當鐵梅和她一起去看展邂逅Richard的時候,Richard先是對她們三人的存在非常疑惑,然后恍然大悟,認為小葉口中的老公是T,在假裝的攤牌中,鐵梅說謊說小葉以前的出軌對象都是女生,Richard是她唯一一個出軌的男生,小葉背叛了她們所屬于的Community,這時的Richard變得自信心爆棚,瞬間對小葉更加親近。他的自以為是表現在了小葉誤服安眠藥被救后,他真心以為小葉是為他自殺,后來想要對小葉承諾,可是小葉已經不再像從前一樣眷念他的贊美了,因為身邊的鐵梅和小孩已經給了她很多的愛,而這時,前夫哥的評論更加搞笑,他說小葉自殺是因為他沒有足夠關懷女性。
04.Patriarchy and losers
聽邵導在沒理想編輯部播客的節目中談,這部電影的男演員很難選,許多演員寧可演殺人放火的角色也害怕接有損男性氣概的角色,而本片的主演之一趙又廷對前夫哥這個角色很感興趣,認為這個角色像中國版本的Ken。另一個男主角小馬是一個反傳統的男性角色,他喜歡年紀比自己大的姐姐,在感情中更多是付出的一方。
他的家庭關系是破碎的,母親去世,把父親的微信拉黑多年,回答別人的疑問時,他反問:“我都割席父權制了我還能是loser嗎?”他在很多特質方面都不太傳統,選擇職業主要因為自己的興趣,是精通好幾門樂器的樂隊樂手,在雄競中能夠善待自己的情敵,幾次都不卑不亢地回應對方的挑釁,毫無懼意。
05.作文
我很喜歡電影中的語文老師,她很早就發現了小孩的寫作才能,對她有很多的鼓勵,茉莉也不斷在閱讀和寫作中找到自己的自信心。
老師不僅僅能夠在寫作方面找到小孩的閃光點,更多關注茉莉熱愛思考的特質,即使茉莉寫了一篇主題很悲觀的作文,她也沒有橫加指責,而是去理解茉莉的寫作動機,對待她像對待一個和自己同等的成年人一樣,而不是以俯視的視角來改變茉莉的想法。當班級里有其他同學舉報茉莉時,她沒有僵化地照搬規則,而是和班上的同學討論什么是舉報,究竟應不應該舉報自己的同學,而面對同學的舉報,她也很清晰地回應:“茉莉以前遲到和她能不能當語文課代表有什么關系?”可以想像,這個班級的同學們在老師的影響下會從小培養出很出色的思考能力和現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