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凌晨5點,結束三天的上海之行,回到鄭州。
不同于晴朗而燦爛的上海,十一月的鄭州被厚重的霧霾籠罩著,依稀只能夠看到100米以內的建筑和人群。賣早餐的紅色帳篷已經搭建起來,熱氣騰騰的飯菜和霧霾混為一起反倒有種煙火人生的感覺,也許是為了避免周一早高峰堵車的風險,街道上陸陸續續有步履匆忙的行人和停駐等待信號的車輛。
兩天燒腦式的思維導圖學習,讓我已經開始適應思維的無限擴張和各種可能性鏈接。就比如,穿梭在霧霾之中的人與車其實和思維導圖、職業生涯規劃一樣具有理論上的共通性和鏈接的共同性。
中心主題=成長目標
中心主題(Central Image):就像車輛出行前必定會有目的地那樣,霧霾中的人群也是為了既定的目標開始前行奮斗;職業生涯規則是對人生總體規劃的目標設定;思維導圖的中心主題則是對將要梳理內容的凝練與表達。
這三者的不同在于領域的劃分,相同在于他們都是思維的起點。
主干項(Mail Branch):籠罩在霧霾中的人們,總會因為糟糕的天氣而進行取舍,如何以便捷的速度和最合適的時間到達目的地,不會因為視野不佳或者堵車而耽誤行程,如何選擇適合的衣服和口罩防止污染;職業生涯的規劃也會因人而異,依據現在的年齡和資歷,按時間分可以制定遠、中、近期目標,按職業方式可以分為主業、兼職或其它;思維導圖的主干項就是思維的第二次延伸與分類。
這三者的不同在于中心主題的取舍,相同在于它們都是邏輯思考的第一步,所有主干項的分類往往決定著接下來的走向與動態。
細項(Sub Branch):所有主干項的邏輯分類完成,比如霧霾天的出行時間提前到七點,衣物裝備一定要由3M口罩,等公交車需要穿防風大衣,避免堵車道路可選立交而非大小的街道等等;對于個人職業生涯短期目標按照“車、日、路”模型,可以設定目標值,選擇如何提高個人能力行駛以及完成目標的方式;思維導圖的細項是對主干的延展以及對于下步的提示,技巧是一定要“留活口”,每一個關鍵詞的選擇都要為接下來的思考留余地。
思維導圖的發散性思維與邏輯收斂分類,其實與生活中點點滴滴都有交叉的異曲同工之妙。也許你認為它只能運用到工作或學習中,其實已經滲透到各方面,只是我們可能還未察覺。它其實在幫助你把混亂的生活梳理清晰,然后告訴自己,下一步該怎么去走。
人生不一定完美,完整也是一種美。
就像誰都希望每天看到藍天白云討厭霧霾一樣,可是生活給予了我們很多應對方式。就像職業的選擇不如意,老板看不順眼,職業回饋不能達成所愿,每一樣的過程都會令我們苦惱,可是這就是人生,當我們經歷并克服職業中的定位、適應、發展以及平衡各個階段的問題,才會對人生重新進行思考,樂在其中才能品思到個中滋味。
工具要應用非硬用,思維導圖的繪制不需要過于完美,只要它能及時幫助我們尋找思維的出發點以及目標,幫助我們挖掘內心看似天馬行空卻又積極可行的潛在力量,就已經達成工具的意義所在,當然,錦上添花會更棒。
一切正確而明智的理念都是學習中老師教授的,是學業中自我感悟的,是感悟中自我提煉總結的。非常感謝品思學習中心對于知識的奉獻和給予,感謝可愛美麗的Phoebe老師、帥氣幽默的David老師以及江江老師、Jack學長和Esther學姐的付出,更要感謝自己每一天的努力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