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唐僧在寶林寺暫住是為其解救被獅怪謀害的烏雞國國王做鋪墊。唐僧在寶林寺夜讀經(jīng)至半夜,正要就寢,忽然陰風驟起,其于困倦中做一夢,夢見一國王打扮的鬼魂前來求助,讓孫悟空幫助斬怪降魔,辨明邪正。唐僧一聽鬼王是鬼魂,嚇得毛骨悚然,但還是答應幫助他捉拿妖怪。唐僧雖然懦弱膽小,但是心底光明,在助人于危難難之時從來都是不遺余力。在其和孫悟空商量捉拿妖怪的計策時,孫悟空滿口答應捉拿妖怪,但是要讓唐僧忍受三件“造化低”,為了捉拿妖怪,唐僧寧可忍受頂缸(代人受過),受氣(受委屈),遭瘟(生病;遭禍患、惹麻煩、令人討厭)三件事情。其誠心助人的精神可嘉!
91.整個捉拿妖怪的計劃都是由孫悟空策劃并實施,過程嚴密,無懈可擊,再一次證明了孫悟空不僅有過人的膽量,更諳熟世俗,智慧通達,在處理世俗事情時滴水不漏。這一點比賈寶玉不知強了多少倍!《維摩吉經(jīng)》講“隨所化眾生而取佛土”,就是認世間出世間不二,既出世又入世,出污泥而不染,入世俗而化他。孫悟空很好地踐行了這一點。
92.在捉拿妖怪的過程中,孫悟空表現(xiàn)出極強的事功精神。這場救助對其而言是免費的,但是其中又有孫悟空想要的,就是“老孫只要圖名,那里圖甚寶貝”。而其在激勵豬八戒到井里撈烏雞國王尸首時卻說成“有一樁買賣,我和你做去”。豬八戒從來都是無利不起早的主,聽見有買賣,立馬來了精神。凡人都有軟肋,說白了就是看其最注重什么,也就是其執(zhí)著于什么。這都是“有所住”之表現(xiàn)。做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則是徹底醒悟之后的事情了。儒家也講“無欲則剛”。
93.把豬八戒騙之井里時,孫悟空將烏雞國王尸首時說成是寶貝,讓其背上來,并且在水里戲弄豬八戒。豬八戒上來之后就設(shè)計報復。說孫悟空可以醫(yī)活死了三年的烏雞國王,并且不許赴陰司,要在陽世醫(yī)活,并攛掇唐僧念金箍咒。孫悟空頭疼的無法,只得答應,去太上老君那要了一顆“九轉(zhuǎn)還魂丹”將其醫(yī)活。我們做事時若能像孫悟空害怕緊箍咒一樣有所畏懼,兢兢業(yè)業(yè),盡心盡力,很多不可能的事情都會做成!
94.而最初烏雞國王請求唐僧捉拿妖怪時,也沒有想到孫悟空會將其救活。這也算是無心插柳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