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片放映室》第八集--《千與千尋》里的高階構圖與分鏡頭構圖設計解析(1)---片頭
拉片有技巧,觀影有門道!哈嘍,大家好,我是劉導!
學會拉片,讓你技術性的去看電影!
本期我們重溫《千與千尋》來學習電影里更高深的高階構圖手法!
接下來,我們通過拉片,來欣賞這部作品中的構圖以及鏡頭構圖設計解析。
首先我們來看開場的11個鏡頭設計
接下來我們逐個分析這11個鏡頭的構圖、畫面構成和臺詞設計
01畫面構成:
鮮花、卡片,上面寫著:保重身體,下次再見吧,理砂
從卡片上的內容可以看出角色【被送別】,這也是在說明角色面對的是跟過去告別,準備迎接新的生活,這種設計為后面主角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做了一個鋪墊。
臺詞設計:
一個男子在喊:千尋,千尋,我們馬上就要到了
這里是關于角色【姓名】的表現了
此處是通過劇情和對白,來介紹的人物【姓名】,更自然順暢。
02畫面構成:
千尋躺著,一臉迷茫的看著前方
注意零食的細節設計,更加凸顯人物的一路內心情緒
臺詞設計:
一個女人在說話:好偏僻的點啊,買個東西都要跑好遠的路
男人回答:住慣了就好了
爸媽對話中,千尋扭頭看向爸媽
從第二個鏡頭的聲音信息,就可以確定這是一家三口,爸爸,媽媽,以及女兒千尋
而且可以從話語的內容以及第一個鏡頭,就能推想知道了故事的大致背景設定:千尋一家正搬家到一個新的環境
【拉片重點學習】
【用最短的時間介紹最關鍵的信息點,這里宮崎駿只用了兩個鏡頭,就完成了千尋過往的基本介紹】
03鏡頭設計:
【車內全景】
畫面構成:
低視角從座位的地方往車前打的鏡頭,注意這個鏡頭才出現環境,也就是在車里;
等于前兩個鏡頭是一種局部和引導,到這里才明確是在車內
臺詞設計:
爸爸:你看,是個小學,千尋,你的新學校
側面傳達背景信息點,千尋目前正在上小學
仔細觀察前車窗戶里的景,并不是往前后移動,而是往側面移動,從這一透視可以看出其實車子是在轉彎的
至于為什么這么設計,而不是景別往后移動?
那是因為攝像機的位置比較低,如果這個鏡頭里面的車是沿著公路直接往前走,那么很可能車窗前的景物就是一片天空了,這樣會凸顯不出該有的信息點
【拉片重點學習】這種攝影機思維,很值得我們影視愛好者、分鏡師學習!
04鏡頭設計:
【固定鏡頭】+【中景】
畫面構成:
千尋支撐起身體力圖起身
大家注意一個細節,就是千尋在準備起身前是眨了一下眼睛,這個設計很符合人的細節體現;
如果大家非常留意人的生理特征,大家會發現,人平時在轉頭的時候都會習慣性的眨一下眼睛;
【拉片重點學習】動畫比真人實拍更加注重表演,因為真人演員可以利用人物的情感進入劇情里面然后靠自己的慣性去表演;但是動畫,小到一次眨眼,那都是動畫人設計的
這類人的生理慣性在動畫師原畫師的工作中是非常值得注意的細節
包括千尋收了一下腿,以方便身體支撐起來
05鏡頭設計:
【固定鏡頭】+【近景】+【動接鏡頭】
畫面構成:
千尋起身看向窗外,并做了一個鬼臉,然后又俯身下去
車窗上面倒影這馬路對面的建筑
通過這個鏡頭,就可以看出千尋對于他們搬家的一個態度了,千尋是討厭搬家的
【拉片重點學習】用肢體語言來表達對一個事情的態度,其實比直接用對白更加高級和值得玩味
06鏡頭設計:
【固定鏡頭】+【近景】+【動接鏡頭】
畫面構成:
千尋發現手里的花凋零了
這一個鏡頭其實有5個關鍵動作,分別是
1千尋俯身
2埋頭向里
3發現花萎
4感到吃驚
5站起身來
【拉片重點學習】這里我們需要重點學習人物的行為動機以及人物的動作拆解
07鏡頭設計:
【固定機位】+【中景】
這里要說一下宮崎駿的分鏡特點,其實今后慢慢分析的時候,大家會發現宮崎駿的分鏡十分的大氣沉穩
而且宮崎駿很喜歡用透視構圖和景深構圖
簡單理解就是【前中后】景別十分明確
就拿這個鏡頭構圖來說
【前景】是盒子
【中景】是千尋
【后景】是窗戶外的街景
【拉片重點學習】
今后大家會經常看到在宮崎駿的分鏡里面,這種【前中后】景十分鮮明
我們后面也將這種【穩定的】【前中后景別鮮明】的構圖稱為【宮式構圖】
08鏡頭設計:
【固定鏡頭】+【宮式構圖】
畫面信息:
千尋急切的詢問媽媽花枯萎的原因,可是媽媽很冷淡的回答了千尋的問題;而且爸爸的反應也看得出很冷淡
也許是因為搬家,所以此時的爸爸媽媽心里都只有搬家的事情,把千尋的感受給忽略了(目前能傳達的訊息)
隨著后面劇情的展開,會發現,其實爸爸媽媽的性格刻畫,是有明顯的【自私】【自我主義】的,這個也是宮崎駿重點刻畫的細節之一,我們后面慢慢分析
然后這個鏡頭最后的一點部分,是媽媽發現了什么東西掉了出來,所以低下頭去看
當然后面我們就知道這是【卡片】
那么這樣設計的好處是,鏡頭之間存在了一個【線索】,使得鏡頭依存更加緊密
當然這個【卡片】作為【線索】只服務于前后兩個鏡頭
【拉片重點學習】
如果分鏡師在設計某些鏡頭的時候,為了增加鏡頭之間的粘性,可以設計一些類似的【線索】元素
注意千尋的表情,由吃驚到失落,大概用了三秒,也就是說導演在刻意刻畫千尋的表情,突出失落失望的感覺
這一個鏡頭也是正面父母與千尋的【對手戲】,其實在后面的【對手戲】中會一步步強化千尋處在弱勢和邊緣化的地位
【拉片重點學習】
這里也是導演想通過作品傳達的一種訊息:年輕一代被上一代慢慢忽視
09鏡頭設計:
【固定鏡頭】+【人全】+【宮式構圖】
畫面構成信息:
1千尋萎靡的坐在后座上面,反駁她媽媽的話;
2媽媽把卡片還給了千尋;
3然后媽媽開了窗戶,風吹到千尋的臉上,可是千尋面部一點兒表情變化都沒有,甚至沒有眨眼,而頭發卻被吹得凌亂;
4千尋順勢看向了窗外
這里有一個細節設計,是很有心思的,那就是媽媽開窗戶;其實從前面的幾個鏡頭并沒有暗示車內悶慌,那么媽媽開窗戶似乎就是一個隨意的動作了;
如果在在臺詞上面,做一些調整,比如媽媽說:花兒可能是被悶壞外了,開窗透氣一下吧
如果是這樣的臺詞設計,似乎更加符合劇情的前后推進和連貫
但是,心思縝密的宮老爺子應該對這個臺詞是有設計的
這個設計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個層面,比較表面的原因,那就是跟后面的鏡頭形成動接;后面的鏡頭是千尋的一個主觀鏡頭,窗外的景色往后移動
第二個層面,比較隱晦的設計,但是也不難發現;那就是媽媽(大人)做事,不需要經過千尋的同意,說做就做,體現了大人的【自我中心】
其實這個層面的在后面的劇情會持續的加強這種大人的【自我中心】
【拉片重點學習】
在影視作品中,動畫的對白其實比真人更加的嚴謹;真人實拍很多時候會有現場發揮的成分;但是動畫,尤其是像宮崎駿這樣的大師,嚴謹的日本動畫泰斗,他的電影里面,每一句話都是經過設計和推敲之后的結果
所以在這一點上,我們的影視人,動畫人,很值得學習,想要做一步好電影,就是要在頭部創作,前期設計上面舍得花時間和精力
10鏡頭設計:
【主觀鏡頭】+【仰視】
畫面構成信息:
1窗外是明亮的風景,天空很藍
2然后一輛貨車從身邊經過
窗外的貨車經過,這個設計不難發現,這也是為了使得畫面更加【靈動】
但是第一個,窗外的天氣,風景,很明朗,這個如果我們作為鏡頭設計者,就需要注意了,這里的風景展示,首先是動接前一個鏡頭千尋望向窗外,順勢變成主觀鏡頭
【拉片重點學習】
但是更多的設計點是,這里通過【風景前后的變化】突出【劇情的情緒變化】
單獨這個鏡頭是無法看出風景變化的,但是后面千尋進入異世界,天氣劇變,突然變成黑夜的那一段戲,其實就是和這里的風景形成了呼應
11鏡頭設計:
【微跟移】+【上搖鏡頭】
畫面構成:
畫面分為三段手法展示
第一個就是一個【微跟移】
第二個是一個【上移搖鏡頭】展示了全景
第三個漸顯漸隱的展示了片名【千與千尋】
其實這里的原畫主要就是畫面的【靈動】,看看里面車輛的穿行就可以知道,導演是有意為之,當然這里的車輛并不是那種川流不息,所以其實也是在側面交代環境,這里不是交通發達或者繁忙的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