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湯小亖
你是否會因工作進程的遲緩而飽受詬病?是否為自己低效的工作效率而苦惱?我也曾經遇到過同樣的問題,如今已循序漸進有了好轉,分享一下我的方法,如果能對你產生一點點的積極意義,那就再好不過了。
01、不要輕易被打擾
通訊設施的日新月異,給我們帶來了便利的同時,也讓我們付出了代價。
周末你原本想趕一趕那拖了很久的規劃方案,朋友老五卻叫你陪著一起去黃河釣魚,好不容易忍下戀戀不舍之情的推辭掉了;
卻在剛打開電腦準備寫作時,QQ或微信對話框又彈了出來,和同事或朋友隨便聊了幾句,義正言辭的說拜拜后,發現一個小時的時間已然沒有了;
心想,必須要抓緊時間開始了,可剛寫幾句,哎,有點卡殼,上網查閱點資料。打開瀏覽器,卻有許多新聞資訊蹦了出來,“他和她離婚了,她又整容了,她又新拍了電視劇了”,你又被吸引了。一上午結束了,什么也沒有干。
外界的太多給我們以干擾,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管理控制自己,不要輕易被干擾。
約你釣魚,直截了當的說出你的計劃任務還沒有完成(相信你的哥們會理解);
工作時,暫時遠離你的網絡社交(相信有重大緊急事務會電話通知你的);
工作時,有需要查閱的資料,先用小本子統一記錄下來,集中一個時間段查詢而非一個一個去讓網絡分散你的注意力!
02、不要持續信息過剩
網絡時代,每天會產生數不清的資訊。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娛樂、游戲、體育等等種類繁多。各種各樣的資訊向你襲來,可能你就被晃暈了頭腦。
太多的資訊會讓你難以抉擇,而難以抉擇會讓你產生繼續接受資訊來完成抉擇的錯誤認識。惡性循環就這樣一遍遍的上演。
太多的資訊也會讓你產生自己博學的假象,從而忘記了思考,畢竟人的本能都是愿意選擇輕松而非痛苦。
合理的適度的選擇資訊,將資訊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會有助于我們的工作,而非全面不加篩選的接受一切資訊。
03、不要讓“準備”成為拖延的借口
這個問題,最近好多文章都討論的比較徹底了。“好準備不如爛開始”是我很喜歡的一個觀點。
你要去跑步,不要糾結于跑鞋、運動衣、運動手環等等,不要等一切都準備好了,就是去跑,在跑的過程中去裝備自己。
只有開始了,才能遇見真正的各種問題,從而針對問題一一解決,而非一直的憑空猜測、準備、臆想種種困難。
04、不要妄想“一個吃個胖子”
1.01的365次方=37.78;1的365次=1;0.99的365次方=0.0255;
這個公式我們都很熟悉,它告訴我們,每天進步一點點,最終會達到“量變引起質變”的巨大跨越。
你有一個作家夢,每天需要做的是寫一篇文章或強制碼字,而非空想抱怨;
你想說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語,每天需要做的是背誦幾個單詞誦讀一片英文片段,而非僅僅留下愿望;
你想文章中擁有美麗的插畫手繪,每天需要做的是練習練習再練習,而非僅僅的羨慕……
任何的成功都是需要積累的,你看到了他們的人前的光鮮顯貴,可知背后的辛勤受累?
05、不要強制性的反復思考
遇事多思考,總是對的。思考可讓事情準備的更完善,更好更快的完成工作任務。
但過慮,強制性的反復性思考,可能會成為另外一種時間的浪費。
我也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領導安排下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事關全部們人的工資獎勵。我深感榮幸的同是,壓力山大。
我總是想完美的完成任務,所以從各個角度去思考,反復思考,可越是思考,越沒有頭緒。沒有了頭緒,更需思考。
就這樣,反反復復的思考,把我逼得快要瘋了,我記得應該是在博客上看了一篇文章,有關思考的認識,受益匪淺。
我放空自己,完全讓自己忘了這件事,重新開始做。思考一點,完成一部分,最終完美的完成了任務(當然獎金也進了腰包)。
思考是必要的,但請不要過度。
06、不要在極度累的時候做事
這一條,應該算是最容易理解也最容易做到的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強打精神的去咬牙堅持固然會給你帶來好名聲,或略有收獲。但,對你未來的傷害是巨大的。
一是,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身體垮了,一切都沒了。
二是,對你的精神狀態是種消極的影響。明明極度的勞累,大腦卻還在苦苦堅持,會產生一種映射,悲觀的情緒。
況且,極度的勞累,只需短暫的休息,會讓你的身心放松愉悅,更有精力去完成工作,何樂而不為?
小結
時間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好的完成工作是我們的渴求,希望今天的分享給你帶去點滴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