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大嫂是《水滸傳》里的108將中的三位女性之一——顧大嫂。
三位女人里面,扈三娘顏值最高,孫二娘不敢多看,可顧大嫂更拿不上席面,因為,她是醬紫的:“眉眼粗大,胖面肥腰”,“插一頭異樣釵環,露兩臂時興釧鐲”,其形象一躍紙上,很是鮮明,自然很不能養人眼啊。
您再瞧瞧她如此德行:“有時怒氣,提井欄便打老公頭,忽地心焦,拿石碓敲翻莊客腿”!天哪,只可憐了不乏男子氣概的孫新,竟然有幸娶到她!
還有,再配上“生來不會拈針線,正是山中母大蟲”這兩句,顧大嫂的形象已經完全杵至眼前,這還能說什么好呢?
那您說,封建時代有這樣的女人,不拿針線,又長得如此丑陋,還喜怒哀樂,變化無常,這乃是何等粗糙的女人啊?人家孫二娘還知道皮一層膩子,這大嫂咋就把自己整成這個樣子啊!
不僅如此,她還和老公“開張酒店,家里殺牛開賭”,且“三二十人近她不得”。真是老厲害了!
不過,也正是這種女人,越缺女人味,就越不是等閑之輩,要不,顧大嫂的出場怎會在解救解珍解寶的情節上安排?
不會拿針線倒也無妨,但顧大嫂懂得大道理,識一點大體,因此,救護解氏二兄弟,顧大嫂起到了極其重要的樞紐作用。她很懂得“置酒相待已了,將出一包金銀”來活動活動,打點打點。
不過大嫂的粗鹵也隨時體現,她問孫新:“你有什么道理救我兩個兄弟?”繼而又迫不及待地:“我和你今夜便去”。她非常熱情、潑辣,與孫二娘一樣重情義、講義氣、豪邁爽快得若同男人。與鄒淵關于解救解氏兄弟的對話則更體現出她的這一性格特點:“最好!有一個的我便亂槍戳死他!”
至此,怎一個“爽”字了得!
顧大嫂雖然是只“母大蟲”,可也不是沒有一點機智,如讓一個伙計告知孫提轄:“快走城中營里,請我哥哥孫提轄并嫂嫂樂大娘子,說道:‘家中大嫂害病沉重,便煩來家里看覷’”,接著又吩咐伙家道:“只說我病重臨危,有幾句緊要的話,須是便來,只有一番相見囑咐。”看來粗鹵的女人終究還是女人,嘮嘮叨叨中也有細心的時候。當孫立稍有猶豫于解救解氏二人之事時,顧大嫂又來了二百五的勁:“先和伯伯并個你死我活!”。繼而便掣出兩把刀來,再現母大蟲粗蠻又爽快的形象。在進入牢門之后,顧大蟲迫不及待地叫嚷:“我的兄弟在哪里?”隨之“兩把明晃晃的尖刀就出來了,一會兒功夫就戳翻了三五個小勞子”。
她始終將生命置之度外,這是英雄的基本特征,她以女性的身份,輕松列入英雄的行列。對難兄親朋,她俠骨錚錚,對梁山泊的赤膽忠心,就更不用在此多言了。
《水滸傳》108將中的三位女性,孫二娘慘烈而死,扈三娘紅顏也薄命,她們都為了梁山泊的英雄大業而活,也為之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她們的悲劇命運渲染了梁山泊走向衰竭的悲劇場景,讓人在哀嘆中更覺悲涼。相比之下,顧大嫂就憑著那一點“二”或者那一些“傻”,換來了一點福分和造化:江南平定后,她作為幸存偏將,被封為東源縣君,隨孫立 、孫新返回了登州。至此,給讀者平添了一份慰藉,為《水滸傳》少去了一絲悲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