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本文之前,先和大家一起來回憶一個故事,名字叫做《挑水夫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過。
從前有一個挑水夫,他的扁擔兩頭各有一個水桶,但是其中一邊的水桶是有裂縫的,當他每次從長途挑回水時,一邊的水只剩下一半。他深知一邊水桶的缺點,于是在有裂縫的水桶那邊撒下花種,兩年時間過去后那邊開滿了美麗的鮮花。
挑水夫的聰明讓我們贊嘆,但同時我們應該學會他的聰明,我們要明白:有時候善于改變思維來利用缺點,短板也可以成為優勢。
有時候我們要做一個“挑水夫”,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缺點與優點,并且在缺點面前不是自卑和逃避,而是改變思維、巧用方法來讓它改變甚至優化。
優點或長處讓人變得自信,而短板卻如卡在喉嚨的刺讓人難以下咽,當在這種情況下不能及時調整情緒,便會陷入自我厭棄的怪圈。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艾利斯.博伊斯女士,在她著作的《真正的接納,就是愛上不完美的自己》這本書中提到,自我厭棄是一種心理疾病,它會讓人們的情緒長時間處于消極狀態,如果不及時糾正,它便會讓我們走入人生的低谷。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呢?《真正的接納,就是愛上不完美的自己》這本書給出了詳實的解決方案,正如作者所言,本書是一本參考讀物,你可以選擇你感興趣的內容進行閱讀和參考。
作者從自我認識、接納自己的核心策略、思維模式、人際關系、工作與理財這五個方面,根據最新的臨床心理學及認知行為理論,設計出一套實用有效的改善方法,幫助人們解決因自我認識過激而導致的自我厭棄的一系列消極心理與行為。
本書最大的優點是將以上五個方面詳細的描寫出來,并且列舉出了人們經常會出現的一些狀況,給出了更多細微卻有用的建議和意見。
書中很有可能會列舉到你所出現的自我厭棄行為或心理,更有可能包含著你很需要解決此問題的方式,所以它像一本迷你版的參考書,只需要尋找你出現問題的部分及答案即可。
本書中不僅有很多簡單易操作的提示,還有很多精妙而有深度的地方,可以幫助你理解自我厭棄背后的復雜心理學知識。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第5章——學會節省時間和精力。從標題來看,好像是一句心靈雞湯,然而細看其內容,卻讓人豁然開朗。
作者首先簡述節省時間和精力的方法是微小時間的節約和事情的簡化與優化,然后繼續將這些小問題冠以統一標題,“減少決策疲乏,有效規劃生活的策略”。接著從日常的記錄清單到常見任務的處理方法,從存儲信息到家居收納等等,作者為我們帶來了更詳細具體的方法和建議。
看到這,我想你如果有這些方面的困惑,應該也想要快速了解書中的方式吧,好讓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再也不白白浪費掉了。
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包括你們的崇拜者,但是不完美并不是你消極、沮喪、沉淪的理由。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從這本書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