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義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一種基本創(chuàng)作方式,最初出現(xiàn)在文學(xué)領(lǐng)域。從整體而言,音樂的浪漫主義時代是基于音樂風(fēng)格而興起的一個并不嚴格的時代劃分,特指18世紀末至20世紀初期(可將1940年代視為一個參考下限)的一段時間。
1. 浪漫主義音樂的特點
浪漫主義音樂有幾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關(guān)鍵詞——個性、情感、自由、渴望、愛。人之所以獨特是因具有獨立的思想情感,而人們對于能夠自由地表達思想和情感具有一種天生的需求。這些個人情感的表達最終指向的是一種遙不可及的渴望——對于浪漫主義而言,其中一種極為重要的渴望就是愛。
浪漫主義音樂的主題主要有懷舊和幻想兩大類——他們極其熱愛歷史;而幻想是自由通往渴望的必然途徑。這些幻想包括有英雄(理想的人)、童趣(自如純樸)、蠻荒(無約束而孤獨)、田園(和平安寧的歸宿)等。
2. 浪漫主義與古典主義
提到浪漫主義,不能不回顧古典主義的風(fēng)格特色。浪漫主義緊接著古典主義而至,彼此之間有相當大的風(fēng)格差異。古典主義崇尚的是結(jié)構(gòu)感、平衡性和穩(wěn)定(或者說永恒),以達到人對于整個過去,特別是基督教以前的希臘歷史和文化的一種懷念。其主題是對古典文化與精神的崇敬、信仰和理解。因為文藝復(fù)興的信念就是,我們的文藝理想在希臘時代。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期的新古典主義雖然核心不再是對古希臘和古羅馬藝術(shù)的再現(xiàn),但依舊是立足于嚴峻的題材進行創(chuàng)作。而浪漫主義崇尚的則是個人的、自由的、未來的,希望解構(gòu)和不平衡。它更是個人的——你怎么想,怎么做,如何決定你的感受。它更強調(diào)個人的精神價值和對于外部世界的獨立批判和思考。這一表述非常抽象,我們可以通過兩位畫家——雅克·達維特和卡斯帕·大衛(wèi)·弗里德里希——的代表作來直觀體現(xiàn)兩種創(chuàng)作理念的差異。
雅克·路易·達維特(Jacques-Louis David,1748—1825)法國大革命時期著名畫家、新古典主義奠基人
賀拉斯,是羅馬時代的一個家族。在古羅馬共和制時期,羅馬人與比鄰的古利茨亞人發(fā)生戰(zhàn)爭。除了戰(zhàn)爭帶來的損傷,更令人兩難的是——雙方歷來有著通婚關(guān)系。為了避免大規(guī)模的廝殺,雙方統(tǒng)領(lǐng)達成協(xié)議,各選三名勇士出來進行格斗,以其勝負來決定羅馬城和阿爾貝城的最高統(tǒng)治權(quán)。賀拉斯兄弟被選出來與敵人進行格斗。畫面描述的是老賀拉斯將武器分發(fā)給三兄弟,三兄弟伸出右手向?qū)殑π牡膱鼍啊.嬅鏄?gòu)圖嚴謹,背后的建筑渲染著古羅馬式的莊嚴,三兄弟和老賀拉斯占據(jù)了畫面的主體空間,而右下方勇士的母親和姐妹則心如刀絞、泣不成聲。這則故事和這幅畫的主題思想是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
馬拉是法國法革命時期雅各賓派主席。因患有嚴重的皮膚病,每天只有泡在灑過藥水的浴缸中才能緩解痛苦。浴室也就成了他最經(jīng)常呆著的辦公場所。1973年7月13日被反對雅各賓黨的保皇黨分子刺殺。馬拉的死激起了法國民眾的憤怒,也震驚了達維特。他用極其寫實的風(fēng)格刻畫馬拉死亡的真相,畫面氤氳著濃厚的悲劇性氛圍。
卡斯帕·大衛(wèi)·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德國早期浪漫主義畫家
相較雅克·達維特的作品,弗里德里希的畫作更顯得個人化、無約束,找不到深刻的歷史和文明的痕跡。觀者的第一觀感不是去仰慕,而很容易將自身代入畫中人物——他在想什么?他看到了什么?他的心情如何?充滿了不確定性。而其畫作的指向更多是當下而非歷史,而是人物此情此景所見所思所想。相較古典主義,浪漫主義沒有太多典故、時政根源。浪漫主義更接近個人的內(nèi)心,也可以從其繪畫構(gòu)圖和形象勾勒角度來理解。相較古典主義構(gòu)圖嚴謹、形象豐富凝實的風(fēng)格,弗里德里希更傾向于不那么真實的畫面和孤獨的形象,在風(fēng)景方面少用華麗莊嚴的建筑和家具。仿佛在孤獨和曠野之中,才能思考身邊的一切——包括此刻和生命——的意義何在。這更接近我們大腦的辨識模式。大腦記住的并非嚴謹細致的如同照片的畫面,而是模糊的色彩和輪廓,因而其更接近人的靈魂。
但需要注意,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并非截然不同,只是反映人們對于藝術(shù)和文化方面的觀察角度和思考面的不同。它們共同構(gòu)成了一個時代的更迭。
3. 音樂與浪漫主義
音樂是純聲音的藝術(shù),人類對自然聲音的遴選。只可體會和感悟,難以言說道白。所以音樂與情感,尤其是內(nèi)心生活高度聯(lián)系的。
浪漫主義所標榜的正好是個人的*,并且在這樣的一種氛圍里頭所進行的獨立思考和構(gòu)建,并形成一個廣大的充滿幻想的視界——在浪漫主義者看來,音樂恰恰是這樣一種藝術(shù)理想的巔峰。黑格爾曾在其著作《美學(xué)》中提到:音樂是高度形而上的,是只屬于精神層面的,是無私而無限的。音樂和人心的這種無限接近,使得音樂成為整個浪漫主義時期趨之若鶩的藝術(shù)理想。這一時期音樂發(fā)展極其快,也正是借此音樂真正進入尋常百姓家。
* 實際上浪漫主義標榜的還有“精英式的”,浪漫主義時期真正占據(jù)主流的并非我們熟知的那些偉大作曲家的作品,而是流傳大街小巷的輕音樂,而輕音樂在彼時也被許多主流作曲家所批判。所以官方的浪漫主義標榜的并非大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