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悠貝南山保利繪本館的真真老師。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繪本是《幸福的大桌子》—尋找記憶中的溫情。
春節(jié)剛過,相信許多人還沉浸在一家團聚,其樂融融的氛圍中。年對中國人而言,意義非凡。不同年齡的人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也有著不同的體會。小孩子喜歡過年,可以收獲滿滿的驚喜和各式的禮物;年輕人則喜歡把年過成一個說走就走的旅行;老人呢?恐怕一年到頭最期盼的就是這一天。因為在這一天,濃濃的親情會以最完美的形式呈現(xiàn)于眼前,而那些溫馨、美妙的畫面必將成為永恒的記憶,每每被輕扣都能幸福地流淌。
兔奶奶就是這樣一位喜歡回憶的老人,和我們家里的長輩一樣,她無時無刻不在回憶著與老伴兒和孩子在一起生活的每個瞬間,而那些讓她異常忙碌卻無比開心的日子似乎已經(jīng)消失已久……
故事開始在一張大桌子邊。兔奶奶正在吃晚飯。她面對著大桌子,獨自吃著晚飯。就在一年前,她的對面還坐著兔爺爺。那時,桌子上總擺著兔爺爺喜歡的水果,兔奶奶喜歡的花。(墻面背景為粉色)
而三年前,她的小兒子還住在家里。吃過晚飯,他經(jīng)常坐在自己的位子上,邊彈吉他邊唱歌。他本來和父親一起做木匠活,突然有一天,他離開了家。他說:“我想當海員,到全世界的海洋去航行。”再早一點,二兒子和兩個雙胞胎女兒也住在這里。二兒子想成為出色的廚師,到另一個鎮(zhèn)上的餐廳當學徒去了。雙胞胎女兒呢,一個想當護士,另一個想成為芭蕾舞演員,于是各自住進來學校的宿舍。(墻面的背景為藍色)
小兒子坐在了自己幾年沒坐的椅子上。“還是這里最自在。我有時還夢見回到這兒。在夢里,我一直是個小小孩,和媽媽,和大家一起圍坐在這張大桌子旁。”“那時候可真熱鬧呀!”兔奶奶望著大桌子點點頭。“對了,下個月是您的生日。我們兄弟姐妹聚一次怎么樣?我這就跟哥哥姐姐商量。”“真能這樣,我太高興了。”
讀過這個故事后,久久不能平靜,相信每一個為人子女、為人父母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繪本采用倒敘的手法講述了兔子一家所經(jīng)歷的變遷。其中,背景墻面從白到綠,再到黃,最后到粉的顏色變化有著強烈的代入感,一下子就將我們拉入自己的回憶中。我們不斷去回味兒時那些溫馨有愛的片斷:被父母寵愛、與兄弟姐妹玩耍,哪怕是爭搶打鬧都充滿樂趣。于是,我們企圖將這些片段重新構(gòu)建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可構(gòu)建的意義是什么?因為需要?因為享受?那為何不將它復制?重新演繹?你可能有一千一萬個理由拒絕,但我只有一個理由堅持:那就是愛!
家庭結(jié)構(gòu)的變化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我們從出生到成長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再到脫離原生家庭組建另一個家庭,每一步都承載著不同的社會責任,唯獨對子女的照顧和對父母的關愛從始至終未曾剝離。
故事中的兔奶奶經(jīng)歷了孩子求學、工作、結(jié)婚,以及兔爺爺?shù)碾x世之后,成為一位孤獨的老人,每天都靠回憶艱難度日,她最渴望的,不過是可以再次跟孩子們圍坐在桌子上吃飯,聊天,聽他們講著自己或成功或失意的生活,那是她真真切切感受到的,家的溫度。而此時此刻,遠在他鄉(xiāng)的,我們的父母是否也在滿心期盼著下一個團聚的日子?為什么要用盼?因為珍惜,因為不舍,因為聚少離多。
我們總有一天也會老去,也會有以翻著孩子兒時的畫作為樂的一天。看著孩子不斷成長,似乎就能體會到分離的焦慮和失落,但這就是生活,不得不面對的生活。可別忘了,生活里也該有膝下承歡和天倫之樂。
你一定聽過或曾經(jīng)計算過,從現(xiàn)在開始,每年與父母見一次面,到他們壽終正寢之時,總共還有多少天相聚的日子。如若不能讓相聚變長就請一定珍惜當下。
故事的結(jié)局是美好的,但還是難隱淡淡的憂傷。好在女兒貼心,對我說:“媽媽,我以后一定會常常回家看你和爸爸。”
希望那天,你還記得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