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業里有一項是寫一篇“令父母感動的事”的文章。我想了好久,其實我為她們做的并不多,更別說感動的事了。好像一直都是大人忙碌的身影穿來穿去,為我做這個,為我整那個,付出的永遠是她們最多。
這下我可犯了愁,這要怎么寫呢?正在苦惱的時候,媽媽問我在想什么,我把事情的始末告訴了媽媽。本來也沒抱什么希望,沒想到,媽媽立刻說:“誰說沒有做過讓我感動的事了,你忘了那次的粥了嗎?”
哎呀,一語驚醒夢中人。對啊,粥,那碗白米粥!
那是去年冬天,那時候我還是一名小學生,六年級的小學生。放學后,大姨接我回了家,和哥哥一起寫作業,大姨在給我們做飯。因為每到年底,媽媽就會特別忙,總是很晚才下班。
那天是周五,我在大姨家吃完了晚飯就到姥姥家洗漱準備睡覺了,這時候媽媽還沒有回來。
第二天我醒來,發現媽媽回來了,躺在我旁邊,可是皺著眉頭,感覺很難受的樣子。我迷迷糊糊地起來,摸摸她的額頭,哎呀,好燙啊!媽媽發燒了!這可怎么辦?我一下子沒有了主意。
我學著媽媽以前照顧我的樣子,給媽媽倒了杯熱水,想喂她吃藥,但是,媽媽以前說過,空腹不好吃藥,可是家里沒有現成的飯,我著了急。跑到廚房東翻翻,西找找,發現了米罐子。有了,白米粥!
可是我沒做過飯,雖然幫媽媽干過活,也在旁邊看過媽媽做飯。可是要我獨立完成還是太有難度了。可不吃飯也不能吃藥啊!沒辦法啦,我硬著頭皮開始回想著媽媽是怎樣做的。
慢慢地淘著米,然后放到爐灶上開始煮。也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我想應該是好了吧,于是關了火,盛了一碗給媽媽。
那天媽媽雖然生病特別難受,但是臉上一直是笑盈盈的,我知道媽媽很高興,因為小棉襖終于讓她感到暖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