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說得好,衡量一個國家的道德進(jìn)步和偉大程度,可以看看國民對待動物的方式。其實(shí),看看人們是如何對待樹,也可以衡量一個國家人民的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
四十年前,瑞士斯德哥爾摩市要興建地鐵,政府決定把中央公園里的十四顆榆樹砍掉,因為地鐵口就開在那。一群年輕人組織了“城市選擇”的公民活動,他們由藝術(shù)家,工人,律師等各行各業(yè)的人組成,跟政府交涉,只為讓改變地鐵路線,保住這十四顆榆樹,然而,政府并沒有理會他們。
1975年5月12日,當(dāng)施工隊伍來到公園時,發(fā)現(xiàn)根本沒法施工,因為樹下圍滿了人,還開著音樂會,人們唱著鮑勃迪倫和約翰列儂的歌。原來是人們?yōu)榱吮苊庥軜浔豢常栽附M織起了保護(hù)活動。
工人沒法施工,只能向政府報告,政府派出了警察。這時,人反而越來越多,到最后有幾千人圍在樹下,甚至還有年輕人把自己和大樹鎖在一起,一副樹在人在,樹亡人亡的姿態(tài)。警察們雖然騎著馬,那些電擊棒,卻對他們束手無策。
政府決定先撤回警察,等過幾天,這群人就散了,烏合之眾肯定成不了氣候。沒想到,第二天人更多,人們在這里開派對、音樂會,隔壁的歌劇院合唱隊還專門過來唱《平民力量》。到了晚上,有人干脆睡在樹上,合力守護(hù)榆樹。政府都看傻了。
這一鬧就是十幾天,也沒見停下來的跡象,政府只好讓步妥協(xié),樹不砍,改車站,至此,榆樹之戰(zhàn)落幕。
這十四顆榆樹,成為了斯德哥摩爾市的標(biāo)志。這里不僅是人們喝咖啡,聊天散步的好地方,也是人民民主勝利的紀(jì)念碑。此后,每年的5月12日,人們都會來到榆樹辦音樂會,為榆樹慶祝音樂會。
【收獲】
盡量圍繞樹開展劇情,最終也圍繞樹來提點(di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