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三天的培訓于16日圓滿ending,16號上午我們閱讀組主要進行了一次常規的集體教研,主題為1710亞太閱讀卷的整套梳理;下午勵斌老師進行了示范課的講解,我們也針對閱讀方面的一些具體問題進行了探討;最后黃老師給我們進行了非常精彩的培訓總結。這幾天新課堂每天的教研與示范課講解等教學安排都非常充實,讓我們收獲滿滿,受益良多。以下是對于16號教學活動以及整體培訓的要點總結與感想。
一、以201710亞太卷閱讀部分的整體梳理為主題進行了一場閱讀教研
1. 教研前會公布教研主題,比如這次是梳理新試卷,會要求老師在教研前各自獨立完成試卷
2. 閱讀組老師除有課教師外全員到齊,確保老師的參與度,人多確實力量會大很多
3. 首先訂正試卷答案(未釋放試卷或者剛考完的試卷沒有官方答案),老師先獨立完成試卷,再集體訂正,會得出更加準確的答案,便于給學生更準確更及時的分析最新的試卷
4. 先報答案,有爭議的題目會單獨拎出來大家討論,也會結合文章難點來進行探討。這個過程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整個教研期間,辦公室的爭論氣氛非常激烈,每個老師都沒有偶像包袱各抒己見,甚至爭論很兇猛誰也說服不了誰。而這樣一種對題目跟信息的深入爭論討論恰恰又能非常好的激發單個老師獨立備課可能不能考慮涵蓋到的很多思路與知識點,所以這種方式大大豐富的老師的教學思維。而老師們不光討論的是難題,很多很細小的考點信息點只要他們覺得不能完全說服學生,都會拿出來大家探討,而且在當下就會立即查詢解決掉,比如說詞匯問題,又或者新試卷因為未公開公布所出現的打印錯誤問題,全部都會一一挑出來標記說明
5. 不管爭論有多激烈,最終大家一定會綜合優選一個答案,在達成共識后給學生進行講解。這里要注意的是不管老師們自己對這個答案也好講解思路也好是不是還存在沒有背誦說服的情況,只要達成共識了,就要確保傳達給學生的信息大家一定是一致的
新課堂的閱讀教研大致分類會依據有無最新的題需要探討,如果有新題一定是第一時間拿到新題然后集體教研進行題目的梳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如果沒有最新的題就進行比如說題目難度的分層等一系列的教學討論,總結學生問題。這種有效教研很值得我們學習借鑒,既有團隊的共享思路,也有個性化的參與,會大大促進后續實際課上教學。
那么教研之后黃老師也是針對這幾天的培訓進行了系統的總結以及一些要點的強調,我們同時也積極的針對一些教學方面具體的問題進行了提問。以下幾個方面我覺得在教學過程中是值得我們特別去關注的:
一、教師所需要發揮的教學作用
1. 發現學生問題不一定非得要求老師有很多的教學經驗,有效的有周期的對學生進行診斷這個環節必不可少
2. 樹立權威性跟方法有效性在教學初期就特別關鍵(有些學生非常有主見,需要老師強有力的專業說服力)
3. 講解方法與應用,關注學生解題過程。這個是通用的常見課上流程,但要注意的是老師方面演示與啟發的環節特別重要
二、教師集體教研要周期化,增強有效性。教研是一個由表面現象去識別背后真正本質的過程。跨科目教研同樣有必要進行聯合教研,因為要保持核心價值一致,不能出現老師之間打臉的現象
三、作業要求
1. 列出作業范本,詳細示范作業標準
2. 根據學生情況進行調整,比如剛開始篇章數少布置但要求精讀精做,之后可以加大篇章數但是挑選重點題目布置,靈活要求
3. 嚴禁課下胡亂刷題(首課就說明),因為盲目刷題不光浪費有效的試卷材料,也會出現學生題刷很多仍然沒有提分這種很尷尬的局面。刷題是要圍繞核心能力訓練的,目的不明確的刷題類似拜佛心理無法真正解決問題(舉例正確刷題的效率體現在每做完一篇都在訓練自己的閱讀與解題能力,都在分析總結問題)
四、針對目前比較難提分的高分段學員或者說程度比較好的學生要從大策略跟小策略兩方面去規劃教學
1. 大策略方向就是查看學生的SAT分數分布情況,保溫優勢項,重點攻薄弱項,切勿顧此失彼
2. 小策略方向即需要診斷學生問題,這一步驟可以在銷售環節就解決,或者在課前解決。診斷方法很簡單,科目各個主要問題用一兩篇練習篇章的或其他方式給學生篩一遍,再針對性在課上解決
五、備考氛圍對學生尤其重要。大多數考SAT的學生幾次重大考試時間都相對一致,后期完全可以放在一起集訓,這樣既能讓學生有很好的備考氛圍,也會減少老師的重復勞動提高教學效率
六、教師自身要求需不斷提高。老師對自己本身的要求提高,自身能力提高,所呈現出來的課程層次也會明顯不同,這是關系到講課深度厚度的問題,會直接關系到學生課上的體驗感,且也會對學生產生影響。同時,教學熱情跟幸福感對教學質量來說也不容忽視
三天的培訓雖然結束了,但對于學術考試方面我們要去了解跟摸索的還有很多很多。很感謝學校給予我的這次寶貴的培訓機會來認識反思和充實自己的教學。今后的教學中我也會繼續的去完善教學方法,提升自己教學能力,實現更加豐富有效的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