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扶貧攻堅拾貝

? ? ? ? 作者:馬巧麗

 

1.楊嶺村的“前世今生”

  位于六盤山腹地的寧夏涇源縣大灣鄉(xiāng)楊嶺村,因為2016年7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的到訪,成了十里八鄉(xiāng)的明星村。總書記到建檔立卡戶家里拉家常、聊民生,親切稱呼貧困戶為“老弟”,如今兩年過去了,今天的楊嶺村發(fā)展得怎么樣了?

  走進楊嶺村,處處透露出一股濃濃的“現(xiàn)代范兒”,白墻青磚的大瓦房、干凈整齊的硬化道路、分類有序的垃圾收集箱、標準規(guī)范的污水排放溝、規(guī)劃整齊的綠化帶、設施齊全的休閑廣場等景象讓人耳目一新。

  沿著總書記走過的足跡,筆者來到村民馬克俊的家里。馬克俊是農業(yè)銀行扶持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回憶起兩年前總書記到訪的場景興奮不已:“總書記拉著我的手,叫我老弟……”總書記把貧困農民當兄弟,時至今日馬克俊依然激動得言語顫抖。

  前幾年,馬克俊在農行的扶持下養(yǎng)殖安格斯基礎母牛,隨著生活越來越好,腦子也更活了,去年把幾頭牛托管到村里的合作社,又向農行貸款十萬元將家里的兩間大瓦房改造成老馬茶館,現(xiàn)在又搞起了農家樂,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夫妻二人每天忙忙呼呼,生活盼頭更大了。

  楊嶺村是涇源縣最為貧困的村落之一,位于“苦甲天下”的六盤山西海固地區(qū),當地山大溝深,產業(yè)滯后,曾經一度是扶貧路上難啃的的硬骨頭。“扶貧路上不落一人”。農業(yè)銀行涇源縣支行主動對接政府部門,將大灣鄉(xiāng)作為金融扶貧的核心區(qū)和主戰(zhàn)場,集中力量開展精準扶貧工作。

  2016年以來,涇源縣支行以政府增信模式累計向楊嶺村87戶貧困戶發(fā)放脫貧致富貸款435萬元,其中直接向54戶建檔立卡戶發(fā)放268萬元,以“合作社+農戶+保證金”模式向蕭關肉牛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發(fā)放167萬元,通過統(tǒng)一管理、分散養(yǎng)殖的方式支持33戶建檔立卡戶發(fā)展生產,實現(xiàn)了對該村建檔立卡戶“脫貧致富貸”的全覆蓋。截至2017年末楊嶺村共購入安格斯基礎母牛128頭,產牛犢120頭,育肥黃牛260多頭,實現(xiàn)經濟收入122萬元。

  說到楊嶺村的“前世今生”,農業(yè)銀行涇源縣支行客戶經理王軍民樂呵呵地告訴筆者:“楊嶺村現(xiàn)在是網紅村,從養(yǎng)殖進口牛走上致富路。如今隨著涇源縣全域旅游和鄉(xiāng)村體驗式旅游業(yè)的興起,家家戶戶又搞起農家樂。因為是總書記調研過的地方,各方游客總要沿著總書記的足跡走一走,所以生意好得很。”

  雖然農家小院生意紅火,但客房數量少、衛(wèi)生環(huán)境差,難以滿足城市游客需求。為解決村民資金問題,2017年3月,農行寧夏分行推出“農家樂貸”,單戶授信額度提高至20萬元,還與地方政府合作,建立了擔保基金、風險補償基金等增信機制,發(fā)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金”的作用,支持鄉(xiāng)村旅游業(yè)發(fā)展。目前,農行涇源縣支行已發(fā)放農家樂貸款66筆,570萬元,支持村民發(fā)展農家樂。

  近期,楊嶺村有幾家農戶即將拿到農行發(fā)放的10萬元農家樂貸,大家紛紛盤算著再蓋幾間客房,每間房要配備獨立的衛(wèi)生間、熱水器等。聽著他們言語間的滿足和希望,看到他們致富路上摩拳擦掌的勁頭,仿佛看見一個更加“現(xiàn)代”的楊嶺村正在向我們款款走來。

  2.窯洞里的脫貧故事

???寒冬臘月,枝丫枯瘦,在彭陽縣白羊鎮(zhèn)玉洼村村民趙彩琴的窯洞里,我們卻感受到了別樣的溫暖。這座依崖而建的窯洞表面并不起眼,但是走進去卻別有洞天:粉刷一新的墻壁、擦拭锃亮的家具家電、燒的紅紅的爐膛里飄出一股烤土豆的焦香,農家小日子格外溫暖雅致。

  在這個干凈整潔的窯洞里,大家的目光不由自主的被沙發(fā)背景墻上兩張巨大而醒目的海報吸引住了,一張是扶貧政策圖,一張是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夫人彭麗媛的合影。隨行的客戶經理告訴我們,2014年他們在各村鎮(zhèn)走訪的時候,正是是被總書記與夫人的合影圖吸引的。當時正值彭陽縣整村推進精準扶貧階段,農行彭陽縣支行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加大扶貧貸款投放力度,抽調客戶經理組建金融扶貧小分隊走村入戶統(tǒng)計信貸客戶名單。趙彩琴是玉洼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家里上有80歲的老人、下有還在上學的3個孩子,趙彩琴的丈夫常年在外干苦力,一年到頭僅夠溫飽。了解到情況的客戶經理一邊打量著兩孔窯洞一邊在心里打起了鼓,一行人被好客的趙彩琴讓進窯洞里,干凈整潔的環(huán)境讓大家眼前一亮,看到墻上的畫,幾個客戶經理一拍即合決定放款給她。“當時還沒有脫貧產業(yè),你們?yōu)槭裁磿趴罱o她?”面對筆者的疑問,農行彭陽縣支行客戶經理楊志珍笑著說:“莊稼人,干凈整潔就一定能把日子過到前頭。一個貧困家庭能把國家主席的海報貼在家里的醒目位置,心里一定對這個國家充滿著感恩,對生活充滿著希望。貸款放給這樣的人家一定錯不了。”

  “一定錯不了”是客戶經理對趙彩琴一家的評價,而趙彩琴也不負大家的期望,當年,在縣農行3萬元扶貧貸款的支持下,她翻修牛棚、購進牛犢,每天侍草加料好生飼養(yǎng)著幾頭牛犢,年底,賣牛的錢還掉貸款還結余了1萬元。嘗到甜頭的趙彩琴叫回了在外打工的丈夫,縣農行的客戶經理也將貸款額度提到了5萬元,一家人信心百倍的購進了7頭牛開始了新一輪的增收路。脫貧有了產業(yè),生活有了奔頭,趙彩琴一家的日子漸漸過到了前頭,2016年底通過驗收實現(xiàn)了脫貧。

  脫貧的趙彩琴計劃很多,這個靦腆的農村婦女一邊搓著手,一邊絮叨著自己的新年計劃,問她有蓋新房的打算嗎?她笑著搖頭,2015年,國家出錢加固了她的兩孔窯洞,里面也粉刷一新。“俺家的窯洞冬暖夏涼,住起來舒服哩!再說,手里的幾個錢都有用處,今年肉牛存欄8頭,俺又從農行貸了10萬塊錢,想著再搭幾座牛棚養(yǎng)幾頭牛,‘跌絆’著把日子再往前頭過過。”趙彩琴的話語間不斷出現(xiàn)“跌絆”這個詞,在西海固方言里“跌絆”代表著“努力”“打拼”“奮斗”的意思,這也應對了當下流行的那句話“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

  3.玉豐村過上“牛日子”

  艷陽,蔥翠,牛哞……7月的玉豐村正散發(fā)著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伴隨著陣陣青貯發(fā)酵的味道,村民們正蓋牛棚、拉青草、掃牛圈。這幅繁忙熱鬧的景象,如今已成為寧夏西吉縣興隆鎮(zhèn)什字鄉(xiāng)玉豐村村民的日常。

  “過去大家靠種地營生,能勉強解決溫飽,現(xiàn)在已經不靠天吃飯了,家家戶戶都養(yǎng)上了牛,地里都改種青貯玉米,全都用來喂牛。”曾經是村支書的李佰珍指著屋前大片的青貯地說道。

  2009年20頭牛,年收入30余萬元;2012年50余頭,年收入達50萬元;2020年140頭,年收入上百萬元。這份賬單對已是養(yǎng)牛大戶的李佰珍來說,不僅是自己的“幸福賬單”,也成為了村民們的“致富標桿”。

  “眼看著別人的日子越來越好,就想把自己的日子也過到前頭。”在自家牛棚里,56歲的馬福珍邊給牛添草料,邊念起了自己的致富經。

  曾經,西吉縣所在的西海固腹地是一片不毛之地。在黃土地上艱難求生,馬福珍有著難忘的記憶,“在土地里打滾,汗水和著泥土,辛辛苦苦卻還吃不飽肚子。窮怕了,不出去就看不到希望。”2004年,馬福珍只身遠走新疆打工。

  這一走就是十年,摘過棉花,做過長工,在工地當過工人,從一年幾千元到上萬元,雖然收入有點起色,但要供四個孩子讀書,馬福珍一家的日子依然很拮據。2014年,馬福珍一家被評為建檔立卡戶。看著孩子們一天天長大,家鄉(xiāng)的政策越來越好,同年,馬福珍回到家鄉(xiāng),他想著要扎根家鄉(xiāng)謀發(fā)展。

  4個娃娃,馬福珍供2個上了大學。如今,大女兒大學畢業(yè)已經工作,二女兒正在北京聯(lián)合大學讀大二。兩個兒子進城務工。在玉豐村,馬福珍供孩子念書出了成績,發(fā)家致富也有了起色,只用了兩年時間就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近年來,西吉縣下大力氣發(fā)展草畜產業(yè)主推養(yǎng)牛增收,馬福珍趁著政府扶持的東風,2015年貸款5萬元開始養(yǎng)牛,從最初的七八頭發(fā)展到如今存欄13多頭,一年下來,養(yǎng)牛就能收入10多萬元。“地補些、草補些、牛補些,共產黨政策好,給我們這么多補貼,日子過不好都不行。”馬福珍感慨道,曾經6口人擠在兩間小平房里,到現(xiàn)在四間新的磚瓦房,廚房、客廳、臥室、家用電器一應俱全,三代人住在一起也不覺得擠。

  “現(xiàn)在日子好了,把孩子供養(yǎng)出來就算是成功了,沒有什么負擔,養(yǎng)牛收入也好,我已經很知足了。”馬福珍的妻子陳妹艷一邊逗弄孫子一邊細數著由苦變甜的日子。

  看著妻子臉上幸福的笑容,馬福珍也暢想起未來:“趕上了好政策,農行的貸款力度又加大了,今年準備再多貸點款,多買幾頭牛,新蓋幾個牛棚。”

  玉豐村搭上養(yǎng)牛致富車的人越來越多,思想觀念也有了變化,像馬福珍這樣重視孩子教育的人也多了起來。今年31歲的李目沙也是村里的貧困戶,和妻子白手起家,靠貸款養(yǎng)牛年收入達10萬元,蓋了新房買了車,不再為溫飽奔波的他開始關注孩子的教育問題。

  李目沙看到村上的學校師資力量較薄弱,為了讓兩個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將孩子轉到了鎮(zhèn)上的小學。因為路途遠了,孩子上下學不方便,為此李目沙專門雇了村上的車,接送孩子上學放學,一個孩子每月300元,兩個600元。“上學是大事,這點錢不能省,兩個孩子早上去學校,中午學校管飯,晚上再送回來,這樣孩子不辛苦,我們兩口子的時間也空出來許多。”有人家接送孩子,李目沙放心了許多,也能把更多的時間和心思放在養(yǎng)牛上。

  “牛”運當頭,大家都過上了“牛”日子。目前該村牛存欄3264頭,戶均15頭,人均2頭,養(yǎng)殖收入占人均純收入70%,種植地膜青貯玉米3000畝以上,全村共有青貯池190座。

  “近幾年,養(yǎng)牛的人越來越多,我們眼看著村民們日子越過越紅火,最初5萬元已經滿足不了大家了,都想多貸款,多養(yǎng)牛。”農業(yè)銀行西吉縣興隆支行行長來永宏說到,截止2019年底,玉豐村建檔立卡戶金融貸款43戶,貸款總額高達344萬元,戶均貸款8萬元,貸款覆蓋率達84%,非建檔立卡戶174戶,戶均貸款15萬元左右,貸款全部用于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

  肉牛養(yǎng)殖已成為玉豐村農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yè),養(yǎng)牛帶火了玉豐村,也帶富了一村人。如今的玉豐村,路更寬了,環(huán)境更美了,村民更自信了,脫貧奔小康更有底氣了……

? ??? 4.穆薩的春天

? ? ?村支部書記柯義江和縣農行客戶經理田彥山來到穆薩家的時候,穆薩剛剛從自家的羊圈里出來,身上粘滿了碎草和羊毛,腳上還沾著羊糞蛋蛋,站在灶房門前的臺子上。

  “穆薩,現(xiàn)在的光陰好過了啊?”

  穆薩見是支書和縣農行的客戶經理田彥山來了,高興的說:“柯支書,老田大哥快到屋里坐。這不,我剛給羊只添完草。不好好喂養(yǎng)羊,我是對不起你們的幫助的。”說著穆薩就把柯義江和田彥山讓到了房間,并叮囑自己的女人準備晚飯。

  柯義江笑著說道:“飯就不吃了,只要你的光陰有了樣子,我們就再也用不著跟著你愁腸了。”田彥山徑直走到了羊圈跟前:“穆薩,這兩天我沒顧得上來看,你的羊又產了幾只羔?”穆薩搓著手說到,“昨天產了六只,今天產了三只,還有十幾只大羊就在最近幾天要產羔的。”

  田彥山高興的說道:“那就好,那就好。我從縣畜牧局要到幾本關于科學養(yǎng)殖的書,你有空了多看看,學學科學養(yǎng)殖,不能再用以前‘羊把式’的那一套了。”

  說起“羊把式”穆薩的思緒回到了幾年前。那個時候穆薩是村子里掛了名的困難戶,父親早亡,母親積勞成疾癱瘓在床,30大幾的穆薩一沒文憑二沒手藝,不能出門打工只能年年給別人放羊當“羊把式”,后來封山禁牧,穆薩就徹底失業(yè)了,溫飽都成了問題。

  和以前沒什么兩樣的一天,愁腸的穆薩在正午的日頭下曬暖暖,用向日葵桿桿做的大門正虛掩著,這時村支書柯義江推開大門朝他喊道:“穆薩,我給你領來了財神爺”。柯義江邊說邊向穆薩介紹著縣農行客戶經理田彥山和老雷。田彥山看到穆薩狐疑的表情說道:“是這樣的,剛才柯支書已經把你的情況給我和老雷說了,我們過來實地看看。”經過實地查看穆薩家庭情況和他個人談話后,在村支書的引薦下,縣農行為他辦理了5萬元的脫貧致富貸款,幫助他建起了羊圈羊棚,聯(lián)系從山東購進了25只高產羊。從貸款發(fā)放到購進羊只,穆薩一直感覺幸福的不太真實,直到滿圈的羊咩咩叫時,穆薩的魂兒才回來。他高興的自言自語:“是真的哩,是真的哩,我這個‘羊把式’終于有了自己的羊了。”

  有了羊以后的穆薩可算是有了用武之地,一改往日懶散的習慣,整天精神十足,25只羊在他的精心飼養(yǎng)下一只只壯實十足。短短三個月,穆薩就利用第一次出欄的羊羔錢給母親添了一輛輪椅,70歲的老母親在院子里曬著久違的太陽看著穆薩出出進進的侍羊弄草。

  自此生活有了盼頭的穆薩日子一天天開始紅火,第三年穆薩在鄰里親戚的幫襯下說了一房媳婦,總算是有了家的樣子。說到今天的光景,穆薩非常激動:“要不是農行連著三年給我貸款讓我養(yǎng)羊,我這會還在哪個土仡佬里曬暖暖呢?如今好了,買羔羊、買羊毛的錢還清了貸款、甩掉了貧困帽。現(xiàn)在婆姨有了,家有了,真正是到了人生的春天。”

  5.“5+X”托起玉豐村新生活

? ? ? 2020年5月12日,一夜細雨仍在淅瀝,紅磚黛瓦、硬化村道、千畝青貯與遠處山巒的朦朧霧氣氤氳相連,構成了一幅塞上新農村的水墨畫。

  西吉縣興隆鎮(zhèn)十字鄉(xiāng)玉豐村的210戶農家小院,成為這幅畫中景。

  “這一戶是玉豐村的養(yǎng)牛大戶,存欄150頭;東邊那家養(yǎng)牛25頭;前面那戶是去年剛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養(yǎng)牛6頭……”初夏的細雨打在臉上依然有微微的涼意,但卻阻止不了玉豐村村支書李柏珍興奮的“顯擺”。隨著他的指向放眼望去,整個村子里家家戶戶藍色的彩鋼牛棚顯得格外惹眼。

  “從前養(yǎng)牛為耕地,一頭兩頭就夠了。如今養(yǎng)牛能致富,十頭百頭不嫌多”。剛剛從農行西吉縣支行拿到30萬元貸款的養(yǎng)殖戶馬德華一邊把青貯玉米倒在牛槽里,一邊滿懷憧憬地打量著旁邊蓋到一半的牛棚,這個新牛棚計劃存牛30頭,加上之前的10頭牛,一年能收入60多萬元,于馬德華而言那是他從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近年來,農行寧夏分行積極探索以扶持產業(yè)為根本的金融支持模式,助力廣大農戶脫貧增收。在確保小額農戶貸款廣覆蓋的基礎之上,又積極推廣“5+X”貸款投放模式,即對已脫貧享受政策的貧困戶,可在現(xiàn)有5萬元扶貧貸款的基礎上再增加貸款投放額度,堅持“扶上馬送一程”,滿足其經營性大額資金需求。農行西吉縣支行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將玉豐村確定為該行“5+X”貸款投放整村推進試點村之一,目前整村推進工作正在進行,已提交授信1700多萬。

  村支書告訴筆者,近年來,各家金融機構在玉豐村的農戶貸款基本做到了全覆蓋,但是隨著村民養(yǎng)殖規(guī)模的擴大,5萬元的貸款額度已經無法滿足養(yǎng)殖需求。農行推出的“5+X”貸款模式極大地緩解了村民資金困難,拿到貸款的村民都忙著擴建牛棚、添置鍘草機、建青貯池。目前玉豐村養(yǎng)牛3500頭,預計年底肉牛存欄能超過5000頭。

  說話間,突突的拖拉機聲響起來,村民馬世武冒雨準備去鎮(zhèn)上拉搭建牛棚的彩鋼板。支書笑他“叫花子放不住隔夜食”。他咧開嘴說:“拿到30萬元貸款,我把幾年的光陰都計劃好了。脫貧致富一刻都等不了!”大家伙哈哈大笑,蒙蒙細雨中,仿佛看到了玉豐村鄉(xiāng)村振興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6.六盤山下的“杏”福事

? ? ? ?彭陽有“杏”初長成,待字閨中百家求。

  炎炎夏日里,滿園紅梅杏的“臉蛋”一天比一天紅潤。“今年種植的3000多棵紅梅杏,果子繁、品相好。”寧夏彭陽縣古城鎮(zhèn)劉溝門村東洼隊種植戶馬文告訴記者,現(xiàn)在線上的各種預售訂單也一天天增多,預計能收入三四十萬元。

  位于六盤山東麓的寧夏固原市彭陽縣盛產紅梅杏,肉厚多汁、酸甜可口、營養(yǎng)豐富,2016年被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在寧夏甚至全國都擁有無數粉絲。近年來,彭陽縣大力發(fā)展以紅梅杏為主的“一棵樹”產業(yè),每年春天三月賞杏花,夏天七月摘杏果,目前,已成為當地發(fā)展田園觀光鄉(xiāng)村旅游的特色支柱產業(yè),靠著紅梅杏產業(yè),帶動5.7萬農民脫貧致富,走向了小康生活。

  在馬文的果園內,工作人員正在熟練地將紅梅杏一個一個地分揀、套袋、裝箱、打包、發(fā)貨,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電腦上訂單逐一打印出來,除了區(qū)內各市縣,北京、上海、廣東、江蘇等地的訂單也分類摞了起來。馬文一邊盯著工人裝箱,一邊叮囑著撿果的工人要把好質量,工人一口一個“馬老板”的應著,想起十幾年前到處打工居無定所的日子,50歲的馬文不由的紅了眼眶。“那些年開貨車、送快遞、工地搬磚啥活都干,受累受苦還掙不下錢,一家6口人過得緊巴巴的。”

  看到國家的政策越來越好,馬文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念頭也越來越強,2009年,在和家人商量后馬文決定回鄉(xiāng)搞紅梅杏種植。隨著承包果園、改良樹種、購買化肥農藥以及添置設備等,東挪西湊的創(chuàng)業(yè)資金很快花光了。于是他找到農行彭陽縣支行,在工作人員上門調查后,他很快獲得了10萬元貸款。

  得益于每年的金融支持,馬文的種植規(guī)模越來越大,10年間,從年收入2萬達到30萬左右,日子越過越好,蓋了新房、買了新車,成了村里的致富帶頭人。2019年,越干越有勁的他聯(lián)合村里50戶種植戶成立紅梅杏種植專業(yè)合作社,想抱團發(fā)展帶領大家共同致富奔小康。

  然而一場疫情,讓摩拳擦掌的馬文慌了陣腳。今年初,因疫情影響,合作多年的各實體店都沒有提前下單訂貨,200多畝果園的施肥、噴藥、修剪等各種材料及人工花費讓馬文一籌莫展。“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就在馬文著急的當口,農行彭陽縣支行工作人員進村入戶了解信貸需求,為其作了10萬元續(xù)貸業(yè)務,并為合作社的其他種植戶也辦理了貸款。有了資金的支持,馬文和其他社員重新拾回了底氣,馬文高興地說:“有國家的好政策,有銀行的鼎力支持,面對天災人禍,農民的底氣越來越足了!”

  近年來,彭陽縣逐漸形成了以中藥材、生態(tài)雞、中華蜂、小雜糧、紅梅杏等為主的特色產業(yè)集群,每年可提供就業(yè)崗位1200個,穩(wěn)定轉移就業(yè)勞動力5萬人。

  據悉,疫情期間,為精準對接產業(yè)融資需求,農行彭陽縣支行主動融入,建立扶貧龍頭企業(yè)白名單,逐一對接需求,量身定制金融服務方案,通過減費讓利、展期續(xù)貸等保障其特殊時期的生產融資需求,助力企業(yè)渡過時艱。企業(yè)能夠正常運轉則可通過直接生產帶動、就業(yè)帶動和收益分紅等方式將貧困戶和企業(yè)緊密聯(lián)系起來,幫助貧困人口穩(wěn)定脫貧,夯實脫貧攻堅長期成果。疫情期間,該行累計向X戶受疫情影響的小微企業(yè)發(fā)放貸款X億元,為27家小微企業(yè)、個體工商戶辦理還本續(xù)貸、重新約期及展期,涉及金額X萬元。

  在提供信貸支持的同時,該行也在不斷開拓新的扶貧方式。“我們免費將紅梅杏、雜糧、馬鈴薯等當地特色農副產品推送到農業(yè)銀行網上扶貧商城進行銷售,并利用農銀e管家、惠農e通及分行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平臺資源,為彭陽紅梅杏搖旗吶喊,提升品牌美譽度增加銷售量。”農業(yè)銀行彭陽縣支行行長張懷昌告訴筆者,2019年寧夏扶貧專場開始后,彭陽縣入駐專場商戶每天收到來自全國各省網購訂單,短期配送2161單,金額30余萬元。今年紅梅杏長勢喜人,農行已經開始聯(lián)系銷售事宜,預計今年扶貧專場銷售能達到50萬元。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依托紅梅杏產業(yè),像馬文這樣享受“杏”福的農戶還有很多。2019年4月,經過層層評審,彭陽縣退出了貧困縣序列。張懷昌向記者表示,對農行而言,脫貧只是開始,我們將以金融活水潤澤更多農民,讓“杏”福的日子更加綿長。

  7.資“潤”創(chuàng)業(yè)路

????走進寧夏海原縣術臺鄉(xiāng)眾鑫苗木培育專業(yè)合作社種植基地,仿佛進入了大植物園:一排排整齊繁茂的新疆楊、松樹以及名目繁多的果樹郁郁蔥蔥,果園里穿梭其間的村民正忙著修枝剪葉……面對此時此景,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王莉霞難掩激動,不住感謝農行海原縣支行的鼎力支持。“能有今天的規(guī)模,多虧農行的及時幫助。苗木市場近年行情很好,但我沒有資金擴大育苗面積,經營一度陷于瓶頸。后來,縣農行提供了300萬元貸款支持,我才擴大了種植基地,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規(guī)模,并帶動村里的貧困戶走上脫貧之路。”

  王莉霞2008年7月從寧夏大學農學院畢業(yè)后,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剛開始,王莉霞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非常艱難,轉租的土地種植馬鈴薯遭遇旱災絕收、搞牛羊養(yǎng)殖遇到了口蹄疫疾病牛羊全部宰殺。面對接踵而至的打擊,王莉霞并沒有輕言放棄,懷揣僅有的幾百元輾轉區(qū)內外考察后,萌發(fā)了發(fā)展栽培苗木的想法。經驗有了、市場也有了,可土地和資金又成了她的“攔路虎”。不認輸的王莉霞起早貪黑走東家串西家,動員當地117戶農民用土地和閑有資金入股成立了海原縣眾鑫苗木培育專業(yè)合作社,流轉土地1551.5畝,用集資到的資金和從親戚朋友籌到的84萬元購買了新疆楊、垂柳等樹苗,種植了731.5畝苗木。隨著苗木生意逐漸走上正軌,王莉霞已不滿足“小打小鬧”的經營,她決心進一步擴大苗木種植規(guī)模,在自己致富的同時帶動更多建檔立卡貧困戶發(fā)展生產、勞動致富。

  由于缺乏有效擔保和抵押,多家銀行都對王莉霞關上了信貸大門。正在為擴大育苗面積需要資金、到處告貸無門而發(fā)愁的王莉霞來到了農行海原縣支行,該行經實地調查論證,采取聯(lián)合擔保方式為她辦理了3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王莉霞用該筆資金將合作社的苗木種植面積擴大到1200余畝,累計出苗1300余萬株、銷售收入1477萬元,合作社社員戶均收入5.6萬元,年收入過10萬元的農戶有21戶。從培土壓苗到苗木采挖,每天到合作社打工的貧困戶有30多人,苗木產業(yè)成了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新產業(yè)。

  “目前我擁有3年以上樹齡的苗木720多畝。農行不斷貸、不抽貸,今年我歸還了到期的300萬元貸款,又重新辦理了2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有了縣農行的貸款支持,我還要引進中高檔景觀樹苗,擴大種植面積,優(yōu)化苗木品種,帶動更多農民共同致富。”目前,在王莉霞眾鑫苗木培育專業(yè)合作社入股的社員,均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家家戶戶翻建了新房,有的還購買了小轎車。社員李成梅高興地說:“以前孩子的學費都要四處去借。現(xiàn)在好了,我家的土地入到合作社每年有固定收入三萬多,我和丈夫在合作社打工每月收入四千多元,年收入有七八萬。”

  王莉霞看到合作社社員收入逐年增加,日子一天天紅火起來,成就感油然而發(fā)。她說:“我剛開始建合作社時,有的群眾不愿以土地入股,有的入股后又中途退出了。但我絲毫沒有動搖,也沒有埋怨他們。

  我的初衷不是一人賺錢致富,而是要帶著大家一起過上好日子。三年多的不懈堅持,加上農行三年多的持續(xù)幫扶,今天這種愿望終于實現(xiàn)了!今后,我還要帶領合作社社員在林場一起養(yǎng)雞、養(yǎng)羊,帶著大家脫貧致富。”王莉霞對自己的事業(yè)有著更高更遠的憧憬。

  8.馮阿妹的幸福生活

????2019年10月5日清晨的紅旗村,一夜秋雨洗刷后,空氣格外清新,從山坡到河道間的梯田里,密密麻麻的玉米林,隨風舞動,“唰唰”作響。紅藍相間的瓦房點綴的村子,煞是漂亮。“哞哞”的牛叫聲,“突突”的農用車響聲,交相起伏,打破了清晨的寂靜。

  馮阿妹和丈夫楊志剛,跟往常一樣,六點鐘就起身了,給幾頭牛添料、出糞,接著檢查三輪車、鍘草機,準備青貯玉米。養(yǎng)牛雖然苦一些,可馮阿妹夫婦心里卻是美滋滋的,干起活來,渾身都是勁兒,這踏實來自牛圈里17頭日漸肥壯的肉牛,其中有8頭再有半個月就可以出欄了,按時價估算,差不多能賣到20萬元,對馮阿妹一家來說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吃水不忘挖井人!馮阿妹指著牛圈里這群寶貝,高興地說道:“多虧了農行的10萬元貸款,讓我們敢折騰,也能折騰起了。”話語間滿臉洋溢著幸福。

  2019年3月下旬,農業(yè)銀行隆德縣支行組隊進村入戶來到紅旗村,實地考察全村肉牛養(yǎng)殖情況,計劃篩選一批信用記錄良好、有產業(yè)基礎和發(fā)展意愿的養(yǎng)殖戶,試點“肉牛e貸”。這對一心想擴大養(yǎng)殖規(guī)模卻又受困資金不足的馮阿妹家,簡直就是福音。她們熱情地向農行工作組介紹了自家的養(yǎng)牛情況和打算,經過本村養(yǎng)牛合作社和村委會的聯(lián)合推薦,如愿地進入首批白名單中。沒過幾天,農行工作人員就上門辦理了簡單的貸款手續(xù),拍照、填表、簽字。4月初,馮阿妹通過農行手機銀行,成功貸到了3年期限、5.65%年利率的10萬元養(yǎng)牛資金。她和丈夫用這金燦燦、沉甸甸的10萬元貸款,種了40多畝青貯玉米,補進了8頭育肥牛犢和2頭基礎母牛。正所謂春華秋實,馮阿妹家的8頭育肥牛犢如今膘肥體壯,馬上可以出欄了,剛好又趕上牛肉價格上漲的喜人行情,兩口子給我們粗略地算了一筆賬,不算2頭基礎母牛的政府補貼收入,光青貯和肉牛銷售的純收入就達到8萬元。

  和馮阿妹家一起,得到農行隆德縣支行首批“肉牛e貸”支持的養(yǎng)牛戶共有90戶,5月底前全部通過農行手機銀行貸到7萬元至10萬元不等的貸款資金,總共804萬元。村委會和合作社致富帶頭人向我們介紹,在農行貸款資金到位后,養(yǎng)殖戶們或有組織、或自發(fā)地從甘肅武威、張掖等地,共計補欄達到1000頭,全村較上年擴大青貯玉米種植面積超過2000畝。眼下,肉牛已開始陸續(xù)出欄,養(yǎng)殖戶們正連明帶夜、熱火朝天趕著青貯玉米。他們估算了一下,農行首批發(fā)放的90戶、804萬元“肉牛e貸”,預計全村可增加經濟收入超過600萬元,對村民致富信心的鼓舞、產業(yè)基礎的壯大,是真金白銀的支持。村支書馮存虎欣喜地說:“農行‘肉牛e貸’,鼓起了養(yǎng)牛戶的錢袋子,他們有的補存欄、擴牛棚、增青貯池、添農具,壯大養(yǎng)殖規(guī)模,有的翻建新房子,有的購買小汽車……,生產生活都有了新景象,日子一天比一天幸福。”

  “肉牛e貸”,是農行寧夏分行推進農戶貸款業(yè)務線上化、便捷化、批量化發(fā)展,為肉牛養(yǎng)殖戶量身定制的專屬信貸產品。該款產品以肉牛養(yǎng)殖戶在農行的金融資產、授用信記錄,根據既定的授信模型和肉牛養(yǎng)殖的實際需求,向符合條件農戶發(fā)放的用于滿足其肉牛養(yǎng)殖、銷售過程資金需求,由系統(tǒng)實現(xiàn)自動審查審批的農戶小額貸款。近年來,該行不斷加快農戶貸款業(yè)務數字化進程,堅持“一縣一品,一行一特色”導向,先后推出“枸杞e貸”、“西砂瓜e貸”、“肉牛e貸”等15個特色產業(yè)“惠農e貸,傾情服務“三農”和金融扶貧,助力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實施,努力將“惠農e貸”系列新產品打造為“農行品牌”、“中國品牌”和“世界品牌”。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該行累放“惠農e貸”13.6億元,余額較年初增加7.4億元,增幅達119.4%。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9,237評論 6 537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957評論 3 42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7,248評論 0 382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356評論 1 316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081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485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534評論 3 444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720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263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025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204評論 1 37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787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fā)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461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874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105評論 1 289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945評論 3 395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205評論 2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