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個故事。
除了過P的自拍和手機先吃的美食,還有一種小程序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我的朋友圈里:水滴籌。毋庸置疑,水滴籌幫助了許許多多因為貧窮而看不起病交不起治療費用的家庭,也挽救了許許多多因為貧窮差點逝去的生命。在日常里,我看到認識的朋友轉(zhuǎn)發(fā)水滴籌,多多少少也會捐獻一點,無論多少,都希望用自己的綿薄之力去幫助一下需要幫助的人。
然而,就在上周,我的朋友圈里一個好友轉(zhuǎn)發(fā)的水滴籌,讓我開始重新審視很多事情。
她的確轉(zhuǎn)發(fā)了一個病人,情況也屬實。在轉(zhuǎn)發(fā)時,她還在附文里說這是她的叔叔,希望大家多多幫助。
起初我的確想給予一點幫助,但是我打開鏈接之后,我看了看捐款列表,而列表里,并沒有這個轉(zhuǎn)發(fā)這條水滴籌的那位好友,于是,我思考了一下,選擇了觀望。
這條朋友圈是中午十一點發(fā)送的,一直到下午五點多,捐款的人已經(jīng)有幾十個,我從第一個翻到最后一個,依然沒有看到那位好友的捐款信息。可能大家覺得或許是那位朋友自己也有經(jīng)濟困難,心有余而力不足,我最初也是這么認為的,但是就在那條求捐款的消息發(fā)出半小時后,她又發(fā)了幾張在廣州玩兒的照片。
這是第一次,我認識的人發(fā)的水滴籌,我沒有選擇捐款。或許大家覺得我很玻璃心,覺得就是一件小事我卻想這么多。其實這的確是一件小事,但是在這件小事背后,我看到的是一直以來都存在的道德綁架的問題。
這個社會有太多太多道德綁架存在了。
借錢不給,說不夠朋友;要賬不還,說朋友之間不要這么計較;擺在宿舍里的護膚品未經(jīng)允許被拿去使用,說別太小氣就是一瓶洗面奶而已;年輕人不給讓座,說沒教養(yǎng)沒素質(zhì)太多太多的實例,我們每天被道德綁架著,每天又道德綁架著別人。如此往復,挺難受的。
聽過這么一個故事。
A姐小時候因為一次意外被不幸燒傷,小臂上留下了一條傷疤。從那以后,無論什么季節(jié),她都穿著長袖校服,不想把傷疤露出來。倒不是怕別人耳語,而是覺得解釋起來很麻煩。初上高中,軍訓的最后一天有個班級合唱演出,老師選中了一款短袖T恤作為班服。A姐不想耽誤班級練習,就自己跑去把短袖改成了長袖,不料回來卻被班主任一頓勸說,從“集體精神”“為班級做貢獻”到“外面那些殘疾人經(jīng)常被別人指點還能很陽光很向上的活著,你為什么不行”,試圖以理服人并且在自己腦海里編出一部一個因燒傷而自卑的少女在自己的感化下重新陽光積極開朗的情感大戲。誰知A姐脾氣倔,死活不從,直到最后一天臨上臺演出也還是穿著她的長袖。班主任眼看時間快到了,硬是沒讓她上場。
后來的三年里,A姐在學習出色讓班主任找不到毛病的同時,事事給班主任找茬,讓班主任結(jié)結(jié)實實的熬了三年。
聽完故事的我,極度舒適。
朋友圈的雨滴籌,舍友的洗面奶,好友借的錢,年輕人的座位,A姐的傷疤,本都是很小很小很小的事情。但偏偏有那么一些人,一定要把自己放在弱者的位置上,去責怪他人對自己的不公,去給別人硬扣一個莫須有的帽子。
我從沒想過不給你叔叔捐錢,但是至少,不差錢的你,要先以身作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