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情緒基于想法
想法是會影響你的感受跟身體的,你的很多情緒都是來源于想法。我們的情緒會隨著我們想法的變化而變化,我們的想法真的一直在變。
我們的情緒是隨著想法變化的,我們一直都在跟大家講,我們的大腦就好像是一個掃描機器,我們在掃描身邊所有值得我們注意的事情,然后對它進行解讀,這些想法會給我們帶來各種不一樣的感受。
2、把想法只當作想法
想法很多時候不一定是真實的。
抑郁癥患者可能會有這樣的感受,當你陷入抑郁這種情緒的時候,你會覺得周圍的就是所有人可能都在針對你,你會覺得這個世界一點意思都沒有,你會覺得自己特別差勁,其實那個時候,你的想法已經完全被扭曲了。
其實事情不是那樣的,你的想法真的只是想法,可是那個狀態之下的你就相信:我所有的想法都是真的,我這個人就是一無是處、毫無意義。
而當你從情緒當中走出來,你會發現想法不一樣了,“好像我的很多想法也不是那么對,我不是一無是處,我還曾經扶過老奶奶過馬路”。
所以當我們在做想法的正念的時候,我們要能夠旁觀自己的想法,讓自己知道那個想法只是想法。
3、慈悲的心態
我們跟想法之間有一個全新的關系,不要像以前一樣老是糾結、分析我這想法咋來的,我得理解我這個想法,或者是我得擺脫這個想法,我可不能覺得我的員工總是在針對我,我可不能覺得我自己是個特別差的人,不要跟它之間培養這種關系,而是用正念看到你的想法,你的想法就是它本來的樣子,“哦,它是這樣一個想法呀!原來我是這樣想的?!彼赡軠蚀_,也可能不準確的反應了現實的情況,就這樣而已。
我的想法未必是事實,我的想法也不是我,把它當成是聲音從自己的耳朵旁邊經過。
就好像我們看電視一樣,我看個電視,發現我被吸入了,整個人被卷走了,我回來就可以了,我知道我在看電視。
所以這就是我們做想法的正念的時候,希望達到的一種效果,溫和的、帶有慈悲的把你的心重新帶回到它的位置上,像看電視一樣,觀察你的思維和感受,看它們表演。
4、給想法命名
如果不能夠做到全然地歡迎它,至少可以把它當成是一個熟人,因為它經常來,所以如果你能夠給你的這種消極想法的模式起個名字的話,你就能夠跟它隔離開,這些想法就不會那么快速地把你帶入一種消極的狀態當中,因為我們跟它是很熟悉的,它對我們來講是有名字的。
大家可以在生活當中試一下,你把你的負面想法整理出來,給它們分門別類的命名一個名字,這個叫“批評之心”,那個叫做“責罵之心”。
所以當你能夠給它起名字的時候,其實你就把你和你的想法分開了。我不是我 的想法,我的想法也不是完全的我。
當你能夠用正念處理自己想法的時候,你會注意到這些變化,你的憤怒、你的受傷感都會轉化成一種更加溫和的感受。
所思:原來自己的想法跟自己是可以分離開的,想法就是想法,不是你,其實我們不用活的那么累,把想法當成跟自己相熟的人,用第三者的眼光來看待分析它,突然覺得應該細細的再讀一下這本書,讓自己變成一個不受情緒和思想控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