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旁觀者清。剛剛跟朋友聊天,她遇到了一個內心的小波瀾,過不去了,在求助。我克服所有以前擔心出錯的心理,在群里大膽用我們的方式跟她溝通起來,結果非常不錯,更讓我有收獲的是,我更看清楚了一些東西,學以致用的感覺,爽爆了!
事情大約是這樣的。朋友的孩子總是在學校得不到老師的認可,班上四分之三的孩子都能拿到各種獎,而她的孩子永遠平凡到在老師眼里“隱形”的程度,這讓朋友非常著急和焦慮。她用盡洪荒之力想在學期末幫孩子那個手工制作的獎,結果卻因為制作的東西尺寸不符合老師規定又一次失敗了。這次的失敗對我朋友來說,如同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她說她擔心孩子會被毀掉,但我看到了她的絕望和無力甚至崩潰。
旁觀者清啊,我基本看了兩遍大約就知道問題在哪。所以一剛開始的時候,我立刻就迅速在鍵盤上敲字,準備直戳事情要點,咔咔咔咔解決問題。但是,我想到了昨晚的沙龍,和老師要求我們要剎車。突然覺得微信這玩意真是好啊,打的字馬上可以撤銷掉,為我的剎車留下了機會。撤掉那些直接指責黃老師的話語,開始了不帶任何預設的千萬次的重復(傾聽)。嗯,你很擔心孩子得不到老師的認可,會自暴自棄。哦,你很困惑為什么孩子這么努力了老師都看不見?嗯,你很無奈,學校的教育體制為何是這樣的!嗯,你很……一次次的重復,也基本上讓朋友說盡了她的煩惱和焦慮。抱抱表示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我無數次沖動想直接把自己所想所說全說出來,可是我一直在提醒自己剎車剎車!我一直在用,你是擔心老師這樣子的獎懲模式會毀了樂樂,是這個意思嗎?反復的在確認對方想表達的含義。最后我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建議就不說了,說說感受,經過這個看似繁冗的對話再給出建議,我感覺對方更容易接受一些,因為這個反復傾聽的過程也幫助朋友更好的體會了自己的感受,中間也有一些正面評價,比如說,你確實是一個教育理念比較高層次的媽媽,老師要是像你這樣就好了等等。
沒有嚴格按照四段要求來,但是,我盡力了,我允許自己慢慢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