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滿分答題法——閱讀題答題方法篇
【導讀】只有明確了方法,才能在內在成長上安心下功夫。語文三部曲《語文到底學什么》《語文到底怎么學》和《語文滿分答題法》,這是第三篇。
本文約7000字,閱讀需要約12分鐘。提綱如下:
一、對語文考試的三大誤會
二、語文滿分的理論可能性
三、基礎部分是硬功夫
四、閱讀題答題方法
1、閱讀題答題方法
2、閱讀答題的兩大誤區
3、閱讀答題提升的三個階段
4、不同文本的特點與策略
一、對語文考試的三大誤會
1、不同的人讀了同一篇文章產生不同的理解,卻被要求答出統一的答案,科學么?
大部分人會說,不科學。因為大部分人都沒考好,更沒搞清楚原因。這時候如果有人反問一句,語文好的同學總能做對,怎么解釋?人們就清醒一點了。說這個語文好的同學不是人,是神?顯然更不科學。
換個問法,十個人聽一堂課,聽完后發考題,問老師強調的三個重點是什么,答出來的結果一樣嗎?一樣。因為問的是老師強調的三個重點,不是你認為的三個重點。不同的人聽課,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實會覺得重點不同。但如果問的是從老師角度想強調的三個重點,結果就一樣。這是以己度人和換位思考的差別。
每個人都是從以己度人過來的。小時候以自我為中心,不管別人怎么想,我怎么想最重要。長大了才懂得要換位思考,慢慢具備理解他人的能力。有些高深的人和觀點,在理解能力不足時,即便換位思考也理解不了,就需要自我提升。
換位思考需要平靜的心和相對高的境界。越是復雜高深的思想,理解起來越需要心靜和境界。心靜看心亂一目了然,心亂看心靜神秘莫測。高境界看低境界一目了然,低境界看高境界云山霧罩。有些時候不是答案不對,是有人看不懂答案。心理素質和境界的提升,是理解力提升的關鍵。
閱讀題為了保持答案的統一和選拔的公正,問題幾乎全是“根據文意回答問題”。一兩道開放題同學們可以各抒己見,也要言之成理。
2、高考閱讀題作者來做只得了兩分,這樣的命題科學嗎?
仿佛是很不科學,但不像上次那么肯定了,覺得該追問點什么了。作者只得了兩分,如果你得了四分,有的同學得了六分,正常嗎?很正常。那我們是否可以說你的水平是作者的兩倍,同學的水平是作者的六倍呢?你又不敢承認,因為自己和作者明顯有差距。這中間到底是什么導致你比作者水平差還得分高呢?
事出必有因。細思之下你發現了,是你做題比作者多,答題能力比作者強。比不過的,是寫作能力。所以,鑒賞能力和創作能力是兩碼事。你問一個作者,開頭為什么寫下雨?作者說,當時在下雨。如果鑒賞的話,就有交代背景、渲染氣氛、為下文做鋪墊之類的作用。作者在自然而然地創作,因其過人的寫作功底,文章自然而然地符合文學審美要求,否則就是拙劣的作者了。你可以想象,當時在下雨,可也有一頭驢在雨中奔跑,作者沒有寫進來,為什么?選材要緊密圍繞中心,那頭驢在奔跑和作者要表達的中心沒關系,所以不會進入作者的文章。心中注意什么才會寫什么,入不了心的人事物景,是不會在文中呈現的,此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
鑒賞有固定的評價視角和審美標準,創作則重在關注如何思路清晰、剪裁恰當、突出中心。評價對象的不同,會導致你比作者強又不敢承認的情況。我相信,把作者請過來我訓練兩天,做題能力肯定很強。
有人說答題最重要的是琢磨命題人意圖。我問,那作者意圖呢?這倆意圖是不是一樣的?同學就懵了。不一樣?不一樣怎么做題?一樣?可老師總強調命題人意圖。這個誤會源于對作者文本本意和考題考查意圖的混淆。如果命題人不理解作者本意,題是沒法出的。不基于作者本意而命題,題是沒法做的。至于考題,無非是借助局部或整體考察你對字詞句段篇的理解能力。命題人意圖顯而易見,就是看你能否理解文本。同學們按照題干要求寫出對問題的分析即可。
試題難真的難在命題人意圖無法揣摩嗎?顯然不是,難在自己水平差不敢面對。命題人意圖的神秘莫測不過是借口。
3、我在考場四十分鐘寫出一篇作文,老師批閱用了十幾秒,這樣閱卷科學么?
到這里,你不敢輕易說不科學了。
這個問題很簡單。看人看多了,一看就知道人好不好;吃東西吃多了,一看就知道東西好不好吃。這里有個經驗成熟度的問題。如果碰上比較稀奇或優秀的人,必須要多觀察才能下判斷;如果遇上沒吃過的或特別好的,也得細品嘗多品嘗才能下判斷。作文批閱同理。一篇作文批閱需要的時間是由這篇作文的優秀程度決定的。大眾臉的作文,一看開頭甚至卷面就知道是多少分。越是優秀的文章,越需要斟酌分數。老師不自覺地讀完了,再斟酌文章的優缺點,考慮是一類上、一類中還是一類下。當然,搞怪的零分作文,大家傳著看看圖個樂,花費時間多不是因為打分有爭議。
聲稱命題不科學判卷不科學的,基本都是語文不入門的。這些人寧愿承認題有問題也不愿承認一個事實:我的水平有問題,別人水平比我高。害怕真相而自欺的人,基本沒法進步。因為他找不到真正的問題在哪里。
相當一部分同學因為這種誤導,覺得語文不科學,失去了學習斗志,本質上是被制造和傳播這些謠言的人害了。
閱讀命題很科學,作文評分也很科學。理解了這些,消除了抵觸情緒,方能敞開心扉暢游浩瀚的語文世界。
二、語文滿分的理論可能性
語文有滿分答題法,具體操作時難于面面俱到,故理論上可以滿分,實際上極難出現。實際考試中,部分同學經過訓練可以閱讀滿分或寫作滿分。我期待著兩個滿分同時發生的那一天。
數學考滿分的,再考一次,可能還是滿分。語文即便滿分了,再考一次,還是滿分的概率,微茫之極。語文的滿分除卻實力,更多由運氣決定。但實力決定了成績波動的范圍,在什么范圍內波動,是我們能把握的。所以,語文學習的追求,不在滿分,在滿分級實力。
三、基礎部分是硬功夫
字詞語法文常,無論如何變化命題形式,目的都是考查基礎積累和基本功。基礎不雄厚,對閱讀和寫作有釜底抽薪之效,務必重視。至于通過類比排除法、命題心理揣摩法把題做對,看起來占點便宜,實際上降低了對基礎知識的重視,滅掉了閱讀寫作的底氣,此類答題伎倆有不如無。
可惜此等聒噪之法招搖過市。僅僅因為偶爾的情況下仿佛沒實力也能多得兩分的微小概率,眾多同學耗費巨大精力,毀心滅志,貽誤青春。其實,這種類比排除、命題心理揣摩,稍微有點常識的人一想便通,大可不必那么當回事。如果不是特別絕望的人,不會抓著這點碎屑當救命稻草。
基礎差的,參考薛金星主編的《高中語文基礎知識手冊》。
主要談閱讀和寫作。
四、閱讀題答題方法
1、閱讀題答題方法
閱讀部分有古詩詞、文言文、文學類(散文、小說)、論述類文本、實用類文本若干種,雖文本不同,答題操作步驟一致。
操作前提:心如止水。
心亂了,大腦會一片空白。做題之前,先調心態。
第一步:讀文。要讀三遍。
第一遍速讀,理解文章大意。不可指望閱讀一遍就把握住全部文意,第一遍只能了解大意。是否記得電影看第二遍的時候許多細節被捕捉到、許多巧妙構思被理解到的驚喜?
第二遍精讀,注重圈點勾畫,理解每一處細節。鑒賞文學作品主要從內容、中心、結構、藝術性四個角度,讀文時遇見有深層含義的詞句要重視,體現作者情感或觀點的詞句要重視,體現上下文行文層次的關聯詞過渡句段要重視,運用具體的修辭手法或表現手法的地方要重視,這些細節的精確理解會提供后續分層和答題的底氣。
第三遍梳理,就是理清行文思路。通過劃分層次確定自己已全面理解文本。每個細節和段落都理解到位,劃分層次才有底氣。劃分層次的完成標志著讀文的完成。后面,無論考查具體細節理解還是宏觀思路設計,我們都底氣滿滿,胸有成竹。
一個人會不會做閱讀,看他在卷子上留下的痕跡就知道了。
第二步:讀題。看清楚問題和具體要求,梳理出答題思路,明確得分點分布。
常見題干術語如“結合全文”、“作用”、“內涵”要明確其對答題的指導意義。命題人在進行題干描述的時候,都盡可能提問精確、要求清晰、沒有歧義,有時候某些題干就差直接扯著嗓子喊了:“這個題要這么這么做。”考試為了考查理解原文的能力不是理解題干的能力。題干為了表述問題,而非設置答題障礙。讀不懂語文題干和看不懂數理化題干的感覺一樣:我有本事,但發揮不出來。抓住重點術語,熟悉常見題型和答題思路,這關容易過。
主要有四種常見題型。
一是字詞句段作用題,考慮字詞句段的作用,要看其在內容表達、突出中心、上下文關聯、藝術性增強四個角度的表現,也就是上文所說的內容、中心、結構、藝術性,四個角度全部考量,有則答之無則略過。
二是歸納概括題。主要操作思路是從原文中找相應的關鍵信息并組織答案。具體操作為鎖定原文答題區間、劃分層次、提取關鍵詞、合并同類項、組織答案。能夠對雷同信息進行合并使得分點不重復,是高手風范。
三是詞句內涵題。考察語境義和中心義。這種題主要靠結合語境把握原文,準確理解關鍵詞句的語境義和中心義,并精確表述。
四是賞析題。答題核心圍繞某個修辭手法或表現手法。在明確手法之后,考慮這部分內容在內容、中心、結構、藝術性四個方面的作用,有則答之無則略過。
其余題型歸為問啥答啥題。題干本身極其清楚,答題思路極其明確,只看讀者有沒有能力理解原文。
第三步:找原文。無論上述題型的哪一種,具體作答時都要回顧原文,以原文為答題依據。或是體會其四個角度的作用,或是抽取關鍵信息,或是揣摩語境,均要緊扣原文,確保言之有理,言之有據。高考閱卷中,有靠譜閱卷人把關,有理有據的答案無論誰來判,都是滿分。
第四步:組織答案。看得懂原文、找得出得分點,但寫出來欠精確,仍然得不了滿分甚至不得分。這種表達能力缺陷,得好好練才能克服。組織答案注意四點。
一是分條陳述。能分條必分條,這是得分點清晰展示的關鍵。大部分不會作答的同學不敢分條,試圖渾水摸魚,你要和他們區別開。假如一個題六分三點,某同學只會兩點,分條陳述穩保四分,并有概率第三條得一分,共得五分。如果渾水摸魚答成一坨(不分條的答法俗稱“坨式答法”),兩個得分點埋藏其間,老師完全可以以表述不清晰為由只給三分,可謂偷雞不成蝕把米。兩種答法的差異,是人格磊落與否的差異。
二是術語專業。語文自有其專業的鑒賞語言,既有進行銜接的專業詞匯,如描繪了、寄托了、表達了、流露了、寓含了等,又有精確描述的專業詞匯,如生動形象、新奇別致、壯志難酬、醉心自然等。詞匯庫貧乏的同學評價某些詞句寫得好,只會吆喝:“好!”具體怎么好說不出來。有自作聰明發明新詞者,將思婦寫作怨婦,情郎寫作男友,征夫寫作老公,就顯得粗陋了。
三是多用原文。原文如果有關于情感或者觀點的表述,要用原文關鍵詞,不可自行概括,除非原文沒有相關關鍵詞需要自行概括。原文關鍵詞是作者關于自身情感和觀點最精確的描述,自行概括容易偏離本意。組織答案時,精確是非常重要的表述要求,很多差不多先生在這里失分甚多,總感慨“我讀懂了就是說不到點上”。一是找關鍵詞找不準,二是自行概括不精確。具體實踐中有同學認為多用原文就是照抄原文,是個誤會。
四是簡潔流暢。人在心虛的時候容易車轱轆話來回說,病句頻出。部分同學平時說話很溜,答題時就磕磕絆絆。考場上務必心如止水,認真嚴謹組織語言。答題點到為止,不必反復強調。
(題干術語、答題術語見后文術語表章節。)
閱讀題中選擇題的處理辦法。
一是文本和選項的閱讀順序問題。是先看選項再讀文還是先讀文再看選項?大部分理解能力不足的同學喜歡先讀題以輔助理解文本,尤其是古詩詞和文言文部分。當讀不懂文本的時候,先讀了選項,有些意思就會先入為主,錯誤選項的設計如果先被認為是正確的,后面再自我推翻就不容易了。一上來讀文,不管理解能力高低,至少先有個自己的理解,而后自己的理解和選項有出入,再仔細核對孰是孰非,方能判定對錯。把自己的腦讓給選項來洗,還覺得占了便宜的,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二是答題思路。選項涉及的內容和原文的順序是從前到后對應的,要以逗號乃至頓號為標志斷句,逐一比對原文核查異同。務必重視原文語境,有些描述在選項中讀著沒問題,結合語境意思就有變化。
2、閱讀答題的兩大誤區
一是帶著問題去讀文。不帶問題讀文能讀懂嗎?不一定能。全神貫注都未必做好的事,一心二用能做好?不能。但是,貪小便宜的答題者會覺得帶著問題去讀文仿佛更快一些,更有效一些。實際上,只會更亂一些。英語閱讀這么做有效是因為其內容沒有深邃到需要用心體悟的程度。實際操作中,這么做題的都是心神大亂的同學,病急亂投醫才會采納不靠譜的策略。不靠譜的人用著不靠譜的策略,必然得到不靠譜的結果。
二是覺得操作復雜時間不夠用。描述起來是挺復雜的,操作熟練了很簡單。就像跟老獵人學打獵,聽起來特別復雜,看他操作就很簡單,自己學會了之后也覺得很簡單。答題時間不夠用,本質上不是做題慢,是真不會,否則給足夠時間應該得滿分。時間不夠用是無法正視自己水平差的人編出來的偽命題。
提醒一下貪圖速度犧牲正確率的同學。如果快是以犧牲正確率為代價,這種快除了自我欺騙、自我安慰之外,并無實際意義。看著挺帥,其實挺傻。
3、閱讀答題提升的三個階段
閱讀理解成長為高手需經歷三個階段。以槍戰游戲CS舉例說明。
CS里面有三種槍:第一種沖鋒槍(有一種子彈特多俗稱大菠蘿),子彈多穿透力強準星差;第二種霰彈槍,俗稱噴子,打擊面積廣,容易造成傷害但不一定能滅掉對方;第三種狙擊槍,準度極高一槍致命。
如果敵人是得分點的話,三種槍代表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大菠蘿階段
手中雖然有槍,但對瞄準和殺敵并無信心。有時還沒見到敵人就掃射一番,試圖蒙中突然出現的敵人。此等選手實力差、心虛,待其子彈耗盡,近距離手刃之都可以。放到閱讀理解中,就是看不懂原文,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疑似得分點,就車轱轆話來回說,以填滿空格為己任。寫得很滿一分不得,白白浪費子彈。偶爾蒙中,甚喜。繼而大憂,不知何時下次蒙中。
這個階段的選手要進入下一階段,需要信心和勇氣,直面挑戰。
第二階段:噴子階段
鑒于缺少足夠的底氣去瞄準,霰彈槍可以不太顧及準星的精確度。閱讀中就是發現那里有得分點,但表述不自信,車轱轆話來回說,說多少也覺得心里虛。通常這樣的選手得分在一半左右,偶爾滿分純屬運氣。發揮不穩定是常態。
這個階段的選手已經開始正視問題,但不夠冷靜。需進一步提升心理素質、理解能力和表述能力,以達到藝高人膽大的第三階段。
第三階段:狙擊階段
信心十足,槍響斃敵。簡潔地列出三個得分點,可能答題預留的空白只用了一半,但得滿分。耗費文字少,得分效率高,是為狙擊式答法。這一階段的選手在考場上做題就像獵人獵殺野雞一樣愉悅,也像庖丁解牛那樣灑脫。
三個階段的遞進,是技術水平的遞進,也是個人素養的遞進。
4、不同文本的特點與策略
文言文。重點在實詞虛詞的積累、語法的熟悉程度以及讀過背過理解透的文言文數量。背誦并熟練翻譯多少篇是文言文水平的決定性因素。如果課本上30篇必背文言文全部背熟并精確翻譯,可輕松閱讀課外古文。課外古文讀多了,反過來又在知識視野、思想水平和語感上反哺自身。
史傳文借助人物生平突出人物品格或精神,給讀者以熏陶感染。史論文通過辯證思考或駁論表達異于流俗的獨特見地,給讀者以全新視角的啟迪。鑒于考場時間有限,文本長度通常很短(類比課文《鴻門宴》感受下),結構清晰嚴謹,讀之心懷豁然。
鑒于文言文的文體特征,讀文圈點勾畫時,要注意重點實詞虛詞,理清史傳文中人物不同的時間、地點、官位、事件、相關人物、影響。史論文則要注意理清楚作者論證思路、主要論據和觀點的合理性。
考題考察實詞虛詞、特殊句式,只要積累到位并結合語境推斷,毫無難度。文意理解題,需認真核對原文,以逗號頓號為斷句標志,察同察異,給出選項對錯的確鑿證據。
古詩詞。古詩詞是作者通過意象借助藝術手法表達情感的文體。主體是三個要素:意象、手法和情感。以體會作者情感為閱讀目的,牢牢把握三個對象,會發現所有的古詩詞都是一個題:作者是怎樣表達什么情感的。根據賞析題思路【手法-內容-意境-情感(-結構)-藝術效果,賞析題思路結合古詩詞文本特點有細節調整】分析即可,具體視題干要求而定。如果兩首詩對比鑒賞,看具體對比的點(意象、手法或情感)分析異同即可。語言風格題的本質是考察意象、意境和情感,沒有脫離賞析的實質。
精確辨識意象及其內涵,精確辨識不同手法及其作用,精確分析作者種種情感并準確描述,是古詩詞答題的三大基礎。積累充分并訓練到位,可神游詩詞王國。
至于風格流派、文體特征和作者生平等常識類考題,通過課內梳理和課外書的總結容易搞定(《語文基礎知識手冊》),重點是對這些常識有具體真切的感知。
文學類文本之散文。注意其形散神聚的特點,抓住重點細節,把握散文行文思路(引入、展開、升華),理清結構層次,按答題方法操作即可。
文學類文本之小說。小說通過發生在典型環境下的故事情節來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會生活,表達作者情感觀點。因此形成了基于小說文體特征的環境描寫、故事情節、人物形象、中心、手法五個命題要素和鑒賞要點。
通過品鑒具體細節,敏銳洞察各個細節對故事情節發展、人物形象塑造和突出中心主旨的作用。理清楚故事發展脈絡(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宏觀把握作者用意。環境描寫的作用作為一個單獨的考察方向,其本質是字詞句段作用題。結合小說文體特點,把握題干具體要求,靈活運用四種題型的答題思路,答全得分點。
論述類文本。看起來是對比原文找錯,但全對很難。原因是理解力不足又對選擇題有輕敵心理。命題常見的錯誤設置方式(如強加因果、程度范圍不當、邏輯錯誤、無中生有等),有助于確認自己的判斷,但對絕大多數同學具體做題而言都是馬后炮。看出錯誤了自然知道錯誤設置方式,錯誤的判斷靠與原文比對不是靠判斷錯誤設置方式。部分指導存在這種不重文本理解重錯誤設置方式的誤區。同學們對此要予以警惕,注重文本理解能力的提升。
實用類文本。鑒于實用類文本本身的條理清晰,題干清楚,答題思路明擺著。難點在文本理解、得分點抓取及語言組織。語文入門后強化訓練即可提升。
閱讀理解,閱讀是為了理解。如果不能理解文本,再多的答題思路和方法技巧都是空談。各種不重理解能力提升只是講解各種套路炫酷的末學俗技,都是隔靴搔癢,智力詐騙。同學們切不可畏難茍且、利令智昏、舍本逐末。
閱讀卻不能理解,好比世界和生命的答案擺在了那里,有的人就是看不懂。提升閱讀理解能力,是解除生命困惑抵達自由美好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