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哀公問孔子說:“何為則民服?”意思是說:“怎么做,才能使百姓心服口服呢?”孔子對答道:“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選舉。直,正直的人。錯,同措,放置。枉,邪曲的人。意思是:“舉正直的人放置在邪曲的人上,百姓自然心服口也服,全身心都服了。”要讓百姓真正心服口服,能做到這樣的人,他本身就是一位大智慧者,無我無私,無欲無求,真誠真心。只有他自己是正直的人,才能了解所要推舉的人是否正直?這只是其中的一點,還有自己都要先做到,也才能要求他人也去做出來。更重要了解他人,要了解他人,必須先了解真正的自己是誰,唯有如此做,才能真正讀懂他人。
反之,孔子又說:“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意思是:“推舉枉曲的人,放置在正直的人上,也就是枉曲的人要領導正直的人。這樣的人是不懂得什么是正直,自己也不是正直的人,怎么能懂得去推舉人才呢?那老百姓怎么會心服口服呢?”這里關鍵在于推舉者自身先有公心、正直,所作所為自然是由公心、正直發出,百姓自然心服口服,就不需再要求百姓。
這里的“舉者”,若是企業老板、一家之長,就很有意思,等于自己推舉自己,把自己放置他人上面。試問自己是什么樣的人?是正直的嗎?還是邪曲的人呢?靜下心來,細細思量,若自己的老板、上級及父母是邪曲的人,將心比心,我們能服嗎?所以,做老板、上級或家長的,先讓自己成為正直的人。這是每個人生命的必修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