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一。公交車上,發生一個男人對女孩的猥褻事件。整車的人。把目光望向窗外。對整個的事情熟視無睹,唯恐殃及池魚。其中一乘客,挺身斥責。暴徒大發雷霆,睥睨無人般對其進行人身攻擊后,揚長而去。結果是,車上的乘客,紛紛指責挺身而出者的無能和懦弱,這個世界需要草莽英雄。
新聞二。同樣的事件,同樣的場景,不同的地方。一乘客挺身而出。直接對暴徒進行一頓痛扁,結果下手太重造成暴徒猝死。結果是,車上的乘客,紛紛指責挺身而出者下手太重,唏噓憐憫施暴者也是生命。
而整個的事件,都忽視了事情發生的緣由,是暴徒,對女孩的猥褻,是一件犯罪的事情,正在發生。沒有人對世態的炎涼和冷漠,提出質疑,反而對事情的結果,對挺身而出者的行為進行討論指責。真是混淆是非,本末倒置。
我相信這些事情在生活中在我們的身邊,比比皆是。經常發生,令你百口難辯。比方在工作當中,當我們為問題討論的面紅耳赤的時候。最終,是,問題沒有得到合理的解決,反而是當事人對待問題解決的態度,受到了指責和研究。
面紅耳赤是個錯,爭吵辯論是個錯。情商太低,處理事情的方法不對。等等的指責紛至沓來。結果問題還是問題,問題仍然在哪兒,懸而未決。
于是乎,我們在處理問題之前,首先會去放慢語調,要去考慮別人的感受,試著先用別人能接受的方式,來進行溝通。
但是,物理學方面的相對論,早已經在我們中學的時候就已經了然,小學的時候,就接受反哺的教育,兒童的時候,就懂得的禮貌。你拼命地試圖用對方能接受的方法來做為你的做事的原則。試問,你的方法就正確嗎?還是你想當然認為的方法。對方愿意認為你的方法是正確的嗎?你在問題還沒有解決的前提下,先去揣摩對方的心里。你已經處于地位的不平等狀態,你的問題更談不上,能得到客觀,真實的解決。
所以,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在處理問題當中。還是先拋開一些蕪雜的心理負擔,將解決問題,放在首位。問題的客觀,理性的對待。我相信,你的情商,以及你的態度,對處理問題的結果,沒有太大的幫助。
而你的專業,相信更能讓你的對手所折服。
排除那些雜亂的情緒吧!放棄那些無謂的指責,在我的人際關系中,我只對對我好的人好。握著的雙手是溫暖的,攙扶著的行走是穩健的。
2016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