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錄·卷二·為學
027濂溪先生曰:圣希天,賢希圣,士希賢。伊尹,顏淵,大賢也。伊尹恥其君不為堯舜,一夫不得其所,若撻于市;顏淵不遷怒,不貳過,三月不違仁。志伊尹之所志,學顏子之所學,過則圣,及則賢,不及則亦不失于令名。——周敦頤《通書·志學》
2-01
周敦頤說:圣明的人希望自已成為天人,賢能的人希望成為圣人,普通的士人希望成為賢人。伊尹,顏回,是大賢人呀,伊尹恥于不能使自己的君主成為堯舜那樣的圣君,一個男人沒有得到合適的位置,他就感到象在鬧市被鞭撻一樣恥辱;顏回不把怒氣轉移到別人身上,同一過錯不會犯第二次,他的心長時間不離開仁德。把伊尹的志向作為自己的志向,也象顏回那樣地學習,若超過他們則成為圣人,趕上了他們就成了賢人,即使趕不上也能得到美名。
028圣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蘊之為德行,行之為事業。彼以文辭而己者,陋矣。——周敦頤《通書·陋》
2-02
圣人的學說從耳朵里聽進去,記在心里,蘊含于自身能成為德行,實行起來則成為事業。那些只以圣人的文辭標榜自己的人,太淺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