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寫下你準備改變的一件事。
和媽媽柔聲細語講話
2.想一想你可以邁出的最小的一步。或許,這可能是告訴一個朋友你準備做一個改變。或許,這可能是給你自己一個便條,并把它貼在浴室的鏡子上。或許,這可以是把你打算做出這個改變的想法告訴一個其看法對你來說很重要的人。
由于,種種考慮,媽媽最終還是決定不走了,我決定在和媽媽相處的時候,再次聽到媽媽說些話,若我著急的時候,我可以選擇積極暫停,去我的臥室。
3.想出兩個可能會阻止你改變的“是啊,但是”。盡管人類的本性會讓你在改變的過程中前進一步后退幾步,但“是啊,但是”是你說服自己停止前進的方式。
是啊,但是聽到她和甜甜較真兒,真是覺得無語!是啊,聽到她抱怨時,我又會很煩躁。
4.將顧慮拋諸腦后,邁出一小步!
即便是這樣,又有什么關系呢?我只需要關注當下——積極暫停!!!!
我:
覺察活動——你對犯錯誤是什么感覺呢?當你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如果你犯了一個錯誤,會發生什么呢?等你身邊的人犯錯誤的時候,你又是如何對待他們的呢?
對犯錯的感覺就是自責和恐懼。當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如果犯了一個錯誤,大多數都是被揍一頓,為了少被挨揍,我要么盡全力做到最好,仍然犯錯了的話,就是掩蓋錯誤,盡量不被發現。現在我對待身邊的人犯錯誤的時候,在甜甜小時候,我也是一樣重復著父母對待我的教養方式,現在,我更新了自己的教養方式,我大多數時候說:沒關系,這很正常。下次我們怎么做可以避免呢?或者,通過這個事兒,我們學到了什么呢?
覺察活動——父母的養育風格有哪些影響?
你的父母接納你嗎?不接納
他們嬌縱你嗎?不驕縱
他們為激勵你,而采用身體懲罰或情感虐待嗎?是的,小時候挨揍是家常便飯
他們忽視你嗎?忽視
他們偏心嗎?偏心
你對他們養育你的方式做出了哪些決定?
小時候曾很多次想,長大后盡快離開這個討厭的家,再也不回來。也想過,我長大后,一定要混的很好再回去,讓他們刮目相看!
感恩,這個詞其實都被濫用了,但是每每想到這個詞,我腦海里想到母親的那張臉時,出現的都是姥姥!
從小被姥姥帶大的我,腦子里的每一種想法,都是被姥姥灌輸的思想。我把感恩姥姥的心,都用在了,姥姥一直期待我像關愛她一樣,需要關愛的媽媽身上。所以,后來我沒有像小時候想的那樣做,反而做了相反的行為,從踏入社會的第一步開始,每個月都寄錢給爸爸媽媽,哪怕自己連續幾個月都在吃千層餅,自己省吃儉用,把結余買奶粉給正在長身體,因為缺鈣經常腿疼的弟弟妹妹們喝,在鄭州邊上班,邊負擔弟弟的生活費和學費,在弟弟畢業后,給他付款讓他學習技術,在弟弟的工作上,一直努力操持著,在他結婚時,把甜甜放在老家,我媽媽幫忙帶,我去掙錢給媽媽,幫助媽媽給弟弟蓋房子。在妹妹需要生活費的時候,盡全力給予她我能給的,立即轉賬。盡力承擔媽媽的每一樣家庭需要,實現她的每一項愿望,自己也認為,像極了現代版的樊勝美。
覺察活動——你童年時期的環境對你的影響是什么?
想一想你出生時,以及很小的時候所在的社區和環境,在那種環境中成長,對于今天的你有什么影響呢?
你基于自己的成長環境又做了哪些創造性的解釋(決定)呢?
小時候在農村成長,那時候很貧窮,環境嘈雜,大家都很忙碌,為了捉襟見肘的生活,有時候還找別人借糧食吃,甚至每天的飯食都是重復的。直到把白菜、豆腐吃到想吐……那時我只有一個念頭,無論如何,我長大之后,一定不會在這里生活!我要去城市!
覺察活動——你的家庭氛圍對你的影響是什么?
寫下來,你如何描述自己成長的家庭的氛圍。在那種氛圍中長大,對于今天的你有哪些影響呢?你對生活、他人和你自己做出的哪些決定,至今依然伴隨著你呢?
家庭氛圍:很亂、很暴力。每每看到爸爸媽媽打架、吵架、村里的人因為權勢欺負爸爸媽媽,我的內心都非常壓抑和憤怒。
覺察活動——你的家庭價值觀帶來了哪些影響?
你有哪些價錢價值觀?
你的家庭對疾病、金錢、成就、工作、酒精和毒品、性問題,男性和女性的角色,或上面提到的任何事情的價值觀是什么?把這些寫下來。
疾病:不能生病,看不起病,而且被瞧不起。我要身體非常好!
金錢:沒有錢不能生活,是尊嚴的象征,手里沒有錢會恐慌,而且死都不要向別人借錢。
成就:只有好好學習,才能有成就。有成就才能有好的體面的生活。
工作:渴望去工作,渴望用自己的付出和勞動換得同樣的價值回報。
酒精:只有男人在過年過節或者紅白喜事的時候才能喝的東西。大家在喝酒的時候,大多都在吹噓自己的各種牛事。
性:是很丟人很隱私的東西。
毒品:沒有接觸,完全無意識。
男性:男人需要身體很好,體力非常好,可以干非常辛苦的活兒,也要能忍耐和吃苦,最重要的是,要能承擔!
女人:要吃苦耐勞、要溫柔,要愛笑、會講話,能體貼。
覺察活動——父母的個性有哪些影響?
你的父母是什么樣的人呢?
想出三個形容詞,用來描述在你成長過程當中,他們各自是什么樣的人?
分別對每一個關鍵詞,舉例說明為什么這樣認為。
寫下來。
爸爸:能干(小時候很多他干農活時的畫面,壘的很高的麥秸垛,一車車的莊稼和被堆起來的糧食,都是他的雙手一點點來回搬運的,胳膊上明顯暴露的青筋,夜里隔幾個房間,都能聽到那邊的鼾聲如雷)
窩囊:和別人發生矛盾,明明別人理虧,爸爸總是受委屈的那個,該爭取的爭取不到,干了活兒還不落好,有時候,還被誣陷冤枉。老實人吃虧。
暴力:每每自己有理不會說的時候,就著急,就會直接動手。很少用語言一點點說服對方。面對怒罵,會直接動手打。特別是和媽媽之間,一直這樣。
媽媽:
吃苦耐勞:小時候看她養豬,為了把紅薯煮好弄碎給老母豬吃,或者喂小豬,冬天她滿手都是血口,夏天經常很厚的老繭。天不亮就去地里干農活。
心胸狹窄:受不得一點兒委屈,別人說一句話,就記心里了。就會胡思亂想,越想越生氣,然后就會罵爸爸,直到和爸爸打一架后,結束戰爭。不久,然后下一輪開始。
弱者:在她的世界里,大家都會幫助她的。無論是父母(姥姥姥爺幫她帶孩子,78歲還幫她干農活),兄弟姐妹(在她需要的時候,無論是經濟還是時間還是精力,舅舅們和姨媽都一直在幫助她),還是子女(在她需要的時候,經常打電話透露別人家又安裝了什么,意思是她也想要,別人家女兒又給父母買了什么,意思她也希望我買,別人家有了什么東西,是她習慣的表達方式,我們就會滿足她的愿望)。這就是她的道理。和奶奶這么多年的矛盾一直是,沒有得到奶奶的幫助,心生怨恨和委屈。是個內心一直柔弱的弱者。
覺察活動——父母之間的關系有哪些影響?
你的父母之間是如何相處的?一直爭吵、不離不棄。
他們都在家嗎?都在家。
是否有一方拋棄了家庭,留令一方獨自撫養你?無
是否有一方始終都在家,而另一方則更多的是身不在而心在,即便只是很短的時間?無
她們離婚,分居或再婚了嗎?無
你的父母是相互合作還是相互競爭?競爭
是否有一方處于主導地位,而另外一方順從?
是的,家里一直是媽媽處于主導地位,爸爸順從。直到近幾年爸爸處于主導地位后,家里新的矛盾又開始了。
還是他們平等相處,共享決策權?無
父母相互尊重,通過討論和協商作出決定并表達他們的感受嗎?從無
他們相互之間是溫暖,愛和友善的還是冷淡,生氣和疏遠的?時常冷淡、生氣,并不疏遠。
看一看,你對上面的問題寫下的答案,與你父母之間的關系相比較,你對于自己如今的人際關系有什么發現嗎?
寫完這些讓我感覺很震撼,很多時候,我重復著媽媽和爸爸的相處模式和我先生。前些年和我的先生也是矛盾不斷,我們兩個的爭執時常到家庭破裂的地步,直到4年前,我走進了正面管教,開始了新的解決辦法、表達方式。重新修正了我和先生的關系和孩子的關系。感恩正面管教,我開啟了自己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