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創新和顛覆或許是出現頻率最高的兩個詞匯,尤其是在互聯網行業。然而,無論是智能電視也好,智能手機也罷,創新和顛覆更多還是聚焦在商業層面,尚未出現真正顛覆式的技術層面突破,這是事實,也是目前廠商們尚未攻破的瓶頸。
那么,真的前沿技術出現,科幻走向生活,你準備好迎接它了嗎?
一直以來,科幻大多存在于好萊塢大片中,各種絢麗的畫面和智能生活場景早已印刻在大眾的腦海,多少人的科幻夢需要被滿足,多少人期望能見證智能生活的真實場景。
如今,曾經憧憬的前沿技術可能正一步步向我們走來,未來已不再遙遠。近一個月來,筆者在包括珠海航展、高交會等活動上,看到了不少前沿技術,近距離體驗前沿技術產品的滿足感是無法言語的。
前沿技術小試牛刀,竟引無數英雄竟折腰
飛行包、“云端”號、空間懸浮站……第十七屆高交會舉辦期間,光啟打造“深度空間”體驗館,吸引了大批觀眾參與互動體驗。
實際上,這并不是光啟集團的第一次“秀肌肉”,前不久的珠海航展,光啟集團同樣為現場觀眾奉獻了精彩產品。
11月1日,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開幕日,首次參展的光啟集團攜超材料和未來技術兩大產品線的部分產品亮相,展示了顛覆式科技創新的成果,其中,超材料隱身系列產品、動力外骨骼和新型系留無人機H1都是首度向公眾展出。
航展上,光啟集團所展出的產品實在是過于精彩,且高端又前沿,如一一講述,恐怕各位朋友也是要犯暈,畢竟,冷不丁同時冒出這么多前沿技術產品,還是很難同時消化的。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剛剛進入霍格沃茲魔法學校的哈利波特,初得隱身衣是何等心情?各位朋友當年是否也憧憬過坐擁隱身衣的生活?如果我告訴你隱身衣已誕生,你將作何感受?
航展上,光啟集團就為我們帶來了超材料的隱身衣。當然,此隱身衣與哈利波特所擁有的魔法系列隱身衣有所不同。該技術可用于關鍵目標的紅外偽裝,在不影響超材料雷達吸波性能的前提下,實現紅外偽裝與寬頻雷達隱身的兼容,控制目標的紅外輻射特性與背景一致,從而使其在紅外熱像儀上無法辨識。簡而言之,人站在墻體前,用披風遮擋人體部位,在紅外熱線儀中觀察,被遮擋部位的顏色就能和墻體一致。
實際上,本屆珠海航展的亮點遠遠不止于此。
對于一項技術或產品而言,技術產品研發到投產應用,中間可能還存在巨大的溝壑,尤其是這種高尖端技術產品。一項技術的成功研發,代表的是技術團隊的巨大成功,而技術產品的成熟應用,則可能對大眾社會產生根本的影響。
劉若鵬博士還表示,我們需要所有的創新體在各自的領域里面,不僅要做出最重要的技術上的突破和創造,而且很重要的是我們還需要把每一個未來的片斷拼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未來畫面和場景交付給我們的用戶使用。
至少,我們現在應該知道,智慧生活并不是紙上談兵,也不是異想天開,這種智慧藍圖正被光啟這樣的企業在努力實現。
技術不止于研學,前沿沒有一帆風順
眾所周知,前沿技術的研究通常都會低調秘密進行,試驗成功方才著手對外推出,國外如此,國內亦是如此。過去的那么些年里,無數前沿技術項目被立項,亦有無數的技術項目胎死腹中,亦或是以試驗來例證成功。
然而,對于國家、社會、大眾而言,前沿技術僅僅停留在研發和試驗階段是遠遠不夠的,國家和社會需要前沿技術帶來新的產業革命,用戶需要更多的前沿技術走進大眾生活。這也是“產學研”口號喊了多年的原因。然而,口號容易喊,“產學研”一體化實現卻是不小的難題。
在光啟的理念里,人類智慧生活并不應該是封閉的、切割的,更應該是互通互聯,應該是各行各業通力合作,各揮所常,共同編織革新式的人類智慧生活網絡。技術革新的道路上,科研實力和對前沿技術探索的精神,缺一不可。
光啟集團總裁、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長劉若鵬在2016年中國浮空器大會的發言中回顧了人類文明發展歷程,指出創新是驅動人類文明的直接動力。他認為,未來人們對空間的利用將會極大地增加,各種新型的飛行平臺、浮空平臺會在城市級、個人級、消費級、工業級、行業級進行多方面應用,而且有越來越多的企業以更加商用化、個人化的方式推動對空間的利用。
劉若鵬說,“相比傳統、封閉的航空航天工業體系來講,這是一個體系大開放,也是應用大開放。這是一個全球大趨勢,無論旅游、娛樂、交通、救援、物流等等?!?/p>
實際上,一項前沿技術要實現消費級、工業級、行業級應用,至少要先驗證其產品的可靠性,期間的產品試驗和優化又何止千百次?沒有資金,沒有產業力量支持,大規模應用談何容易。
一方面,光啟持續推動行業內的交流研討;另一方面,光啟的空間技術研發試驗也有條不紊的在進行。
受大雪、大風等惡劣天氣影響而不得不調整試飛時間后,11月9日晚,光啟集團自主研制的臨近空間飛行器“旅行者”2號,在新疆的光啟博斯騰湖臨近空間基地載動物試飛,成功升空。按計劃,“旅行者”2號將進入海拔20千米以上的臨近空間,完成13項以上臨近空間實驗及測試,包括天地對話、動力系統、航電、通信等設備的測試以及氣溫、風向等數據的采集。但“旅行者”2號升空至海拔1.2萬米高度時,正常通信突然中斷,備用系統自動啟動,傳回的數據顯示,部分通訊系統和控制系統無法正常工作。試飛團隊立即通過備用系統,對“旅行者”2號發出了緊急降落指令,“旅行者”2號隨即迅速著陸。據了解,“旅行者”2號升空時,艙體曾發生碰撞。試飛團隊初步分析認為,系統故障可能與此次碰撞有關。確切原因有待進一步調查。
盡管沒有完全完成試飛的的任務,實在遺憾,但在一個全新的領域進行開拓不可能完全沒有挫折尤其對臨近空間的探索,屬于前沿科學研究,無論在國際上,還是在國內,都基本是空白區域。光啟集團聯合創始人、光啟科學聯席行政總裁欒琳說,光啟不會氣餒,這次試飛積累的經驗和數據,將對接下來的“旅行者”號系列的設計、改進有極大的幫助,光啟會繼續堅持對臨近空間的探索,直到完成載人旅行的目標。同時也透露,“旅行者”號團隊已經在著手設計和測試“旅行者”3號,擬在明年擇日進行試飛實驗。
無論是浮空器大會,還是旅行者2號的試飛,光啟的整體姿態還是公開,開放的。筆者認為,這種公開的試飛和研討會,一方面表現出光啟對前沿技術探索的執著精神,以及對自身科研實力的自信;另一方面,則是通過行業大會和公開試飛情況希望業界更多的創新者一起加入到創造未來的創新中來。。
前沿不止于技術,格局決定結局
如上文所言,未來的智慧生活藍圖,一定不是某一家獨霸一方,整個智慧網絡需要共處在同一標準下進行互相連通,而不是每一家企業推出一個標準或者一個產品,相互封閉的系統成不了智慧生活的大生態。
且不論智慧生活,即使當下的互聯網環境,強勢如BAT,亦不能獨步江湖,阿里做不好社交,騰訊做不好電商。單個的前沿產品并不能夠支撐我們的未來智慧生活,亦如一臺單獨的智能電視并不足以撐起我們想要的智慧客廳。未來的智慧生活城市并不是由一家企業或一項技術所代表,更多的還是融合和互聯的生態形式。
作為前沿技術科技的代表企業,光啟集團以自身的技術實力和資金實力,正在幫助全球范圍內的前沿技術創新企業,共同打造全人類的智慧生活,也是通過光啟GCI生態模式實現全球化的前沿技術連接。
光啟集團于今年5月在以色列成立光啟全球創新共同體孵化器與基金(簡稱光啟GCI基金),陸續投資了全球多家科技企業。10月31日,光啟集團(簡稱光啟)宣布,光啟GCI基金一期的投資順利完成,總額5000萬美元,分別投資了三家以色列公司、一家加拿大公司和一家挪威公司。
實際上,基于光啟自身的科研技術實力,光啟在對科技企業投資時候,有自己的眼光和邏輯,目前所投資的幾家企業均有不俗表現。
現在,光啟 GCI 基金二期啟動發布會已正式啟動,本期基金規模將達2.5億美元,在全球招募投資者和項目。
即使如此,未來到現實仍有很長的路要走,路漫漫其修遠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