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煙斗的老人 ? / 中國樹
夕陽西下,湖面上鍍了一層金。湖畔新亭儼然,難得靜謐。悠閑中,我拍攝到這樣一張相片:一位老人,面龐清瘦,頭發(fā)膨松,短褲涼鞋,方格T恤敞著。手握一只奇特的煙斗,端坐在亭子里。很隨意地從隨身攜帶的小口袋中掏出煙絲,用打火機(jī)點(diǎn)上,緩緩地抽著,在淡淡的煙霧中享受著黃昏。
老人所用的煙斗格外引人注目,似乎是一個羅漢竹的根部,分叉成犄角,根據(jù)天然的形狀打磨而成。 沒有翡翠的煙嘴,沒有白玉的裝飾,顯得自然典雅。老人那樸素的裝束,淡定的神態(tài),專注的眼眸,讓我感到十分親切。想起林語堂說的:“口含煙斗者是最合我意 的人,這種人都較為和藹,較為坦白,又大都善于談天。我總覺得我和這般人必能彼此結(jié)交相親”。我掏出相機(jī),趨前一步,征求說:“老人家,您的煙斗很有特 色,拍一張相片不在意吧?”老人并不答話,微頷而已,仍然陶醉在煙霧中。
我?guī)锥扔裕謳锥炔蝗獭N也幌胗闷接沟膶Π祝蓴_黃昏的美麗和詩意;用吵雜的話語,破壞黃昏的寧靜和溫馨。更不想用世俗的問題,干擾老人平復(fù)的心緒。我 們的世界,紅塵萬丈,嘈雜擁擠,世道浮華,人心浮躁,人們內(nèi)心充滿茫然和空洞,難得能有機(jī)會讓一個人靜靜地坐著“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 玄”。拿煙斗的老人也是一景。
年輕時,很多人情懷浪漫,那時無論如何要跳出窒悶的家庭;那時無論如何要舍棄狹窄的家鄉(xiāng)。遠(yuǎn)方在招手,從此踏上的是一條荊棘叢生的道路,被刺得鮮血淋漓, 卻只能前行,不能駐足。人生是一個單程,是無法回走的。我們總在跋涉,尋找著自己的幸福。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當(dāng)我們不再年輕,盤點(diǎn)往事,回眸來路時,我 們還在躊躇,我們還在疑惑:什么是幸福?我們尋到幸福了嗎?
這一生,或許我們并沒有暴富,與錦衣玉食,寶馬香車相去甚遠(yuǎn)。《紅樓夢》中金陵四大家族,可以直白號稱“珍珠如土金如鐵”,白居易可以委婉描寫“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臺”。 我們大多數(shù)人只是粗衣淡飯,安步當(dāng)車。為“雨昏陋巷燈無焰,風(fēng)過貧家壁有聲”、“家貧留客干妻惱,身病閑游惹母愁”這樣的寫實(shí)詩句而感動。
這一生,或許我們并沒有攬權(quán),沒有“出則輿馬,入則高坐,堂上一呼,階下百諾”的作派。也不可能有《蝸居》中宋思明的感悟:“現(xiàn)在的社會太現(xiàn)實(shí)太殘酷了, 沒有人再認(rèn)為親情是重要的了。但我告訴你,凡是錢能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大問題”。我們大多數(shù)人還會被親情所感動,為缺錢而煩惱。
但我們也可能可以自豪,經(jīng)歷了磨難與風(fēng)雨,終于老去。這時人們從我們身上會看到這種美好的景致。星空璀璨,夜深夢醒時分,用回憶凝視過去,我們的足跡或清晰或模糊、或燦爛或晦暗、或圓滿或曲折,但我們問心無愧,無愧上帝和自然給我們最高的禮物---生命。白雪紛飛,我們或能如詩人葉芝所描述那樣,在溫暖的火爐邊,為共甘苦的愛人輕輕的誦讀一首悠遠(yuǎn)的詩:當(dāng)你老了,頭白了,睡意昏沉/爐火旁打盹,請取下這部詩歌/,慢慢讀,回想你過去眼神的柔和/眼波中倒影深深……
這樣的晚景不就是幸福嗎?當(dāng)然幸福涵蓋很廣,感受很多。忙碌是一種幸福,讓我們沒時間體會痛苦;奔波是一種快樂,讓我們真實(shí)地感受生活;疲憊是一種享受,讓我們無暇空虛。我 想起了的坐禪入定的禪師常念的一句話:如何是多福,一叢竹。禪是智慧的結(jié)晶。竹報平安,平安是福;竹叢生而不相妨,和諧是福。福在世俗,更被解讀為多財多 福,可錢多常成為禍根;世俗又以為權(quán)大是福,其實(shí)權(quán)重的人自己憂得深,被人怨得深。歷史十分無情,“陋室空堂,當(dāng)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富貴 皆如過眼煙云,未必是福。境由心生,痛苦、憂傷、煩惱出自內(nèi)心,幸福是感覺、快樂在心中。
或許我們的未來正如眼前的老人,在夕陽余暉下,在平靜的湖畔,享受黃昏,享受生活。用自制的煙斗,抽一支煙;和相知的朋友,聊一會兒天;拉著一二胡,唱一曲歌;迎著晚風(fēng),吟一首詩;眺望遠(yuǎn)山,看一個圓滿的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