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榮俞經合與原穴
井、榮、俞、經、合五腧穴與原穴,十二正經都有它的五腧穴,原穴陽經有,陰經沒有,陰經用俞穴代原穴。位置在手肘、膝蓋以下的部位。
如果把經脈比作長江,五腧穴就是長江源頭的各個支流。
陰經的井、榮、俞、經、合,穴性為木、火、土、金、水。即井(木)、榮(火)、俞(土)、經(金)、合(水)。
陽經的井、榮、俞、經、合,穴性為金、水、木、火、土、即井(金)、榮(水)、俞(木)、經(火)、合(土)。
井,所出為井,指經氣之源。榮,所流為榮,指經氣形成小流。俞,所注為俞,指原氣由三焦轉輸注于經脈之中。經,所行為經,指經氣開始大行。合,所入為合,指經氣內行于經脈中,歸合于臟腑。原,所過為原,為原氣所輸注、留止之處。
說明:心包、三焦經 ? 1.夏至到冬至,屬火 ?2.冬至到來年的夏至,屬水
五腧穴穴位
井:肺井少商,大腸井商陽,胃井厲兌,脾井隱白,心井少沖,小腸井少澤,三焦井關沖,心包井中沖,腎井涌泉,膀胱井至陰,膽井足竅陰,肝井大敦。
榮:肺榮魚際,大腸榮二間,胃榮內庭,脾榮大都,心榮少府,小腸榮前谷,三焦榮液門,心包榮勞宮,腎榮然谷,膀胱榮通谷,膽榮俠溪,肝榮行間。
俞:肺俞太淵,大腸俞三間,胃俞陷谷,脾俞太白,心俞神門,小腸俞后溪,三焦俞中渚,心包俞大陵,腎俞太溪,膀胱俞束骨,膽俞臨泣,肝俞太沖。
經:肺經經渠,大腸經陽溪,胃經解溪,脾經商丘,心經靈道,小腸經陽谷,三焦經支溝,心包經間使,腎經復溜,膀胱經昆侖,膽經陽輔,肝經中封。
合:肺合尺澤,大腸合曲池,胃合足三里,脾合陰陵泉,心合少海,小腸合小海,三焦合天井,心包合曲澤,腎合陰谷,膀胱合委中,膽合陽陵泉,肝合曲泉。
原:大腸原合谷,胃原沖陽,小腸原腕骨,三焦原陽池,膀胱原京骨,膽原丘墟。
五腧穴所治
難經曰:井主心下滿,榮主身熱,俞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泄。此五臟六腑井榮俞經合所主病也。
1.病在臟取井穴。井穴對臟器非常敏感,有強刺激作用。對動脈血管阻塞等療效顯著。
2.病在色取榮穴。常人的臉色為春天(肝)為黃里帶青,夏天(心)為黃里帶紅,長夏(脾)色微黃,秋天(肺)黃里帶白,冬天(腎)黃里帶黑。如果是青色的是肝病,紅色的是心臟病,黃色的是脾病,白色的是肺病,黑色的是腎病。治療時選榮穴。
3.病在時間取俞穴。榮穴也有效。就是定時發病的病,選此穴。
4.病在音者取經穴。病人發病聲音都變了取經穴。
5.病在飲食取合穴。病人飲食不節,暴飲暴食引起的病選此穴。
6.五臟不平衡用原穴。如腎病首先要去強心,阻止克心,把病停在腎,再治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