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形1》挖下的驚天巨坑——Xenomorph(異形)這種生物到底是怎么來的?
從《異形1》開始,Xenomorph(異形)就是一個既定存在的物種,它仿佛沒有起源,而是大家都默認存在已久的恐怖外星生物。但萬物都可細說從頭,而假如你喜歡恐怖片,應該會發現其實很多恐怖主角不但會追本溯源,且往往因其成因而顯得更為驚悚。導演雷德利·斯科特顯然是深諳此點的,因此在重啟異形系列時,才會堅持想要拍攝前傳系列,并在經過了《普羅米修斯》的鋪墊之后,終于在《異形:契約》中讓大家真正明白了異形這種生物何以在宇宙中層出不窮。
我才不告訴你:“異形起于高級外星種族制造出來的生物武器,但研究它們、完善它們、并讓它們最終誕生的,卻是人類制造出來的生化機器人”。
也因此,雖然在看《異形:契約》之前,你可以完全不了解異形系列,可以沒看過古早的4部《異形》電影,但你最好先補一補《普羅米修斯》,它雖然是全系列恐怖等級最低的一部,但它卻是信息量最大,最復雜有深度的一部。從《普羅米修斯》中你能看到雷德利·斯科特對“異形宇宙”的野心,看到一位無神論者是如何在他的電影中深入探索信仰與宗教,將“造物者”以及“創始者”的概念徹底科學化的做法,讓這部電影盡管帶著強烈的宗教、神話色彩,但讓國內觀眾接受起來卻非常容易。
從個人觀影效果來說,《異形:契約》更像是《普羅米修斯》與《異形1》的合體,它兼顧了系列標志性的密閉驚悚血腥殺戮(假如你看的是國內院線刪減版,可能體驗會稍差一點),以及雷德利在通俗語境下做出的哲學思辨與深厚的英國文學底蘊。在結局時女主角丹尼爾絲消滅異形的種種手段,也不免讓人想起《異形2》,雷德利很顯然想將一些過往的經典融入致敬,而這種對舊瓶裝新酒信手拈來舉重若輕的設計,想必會讓異形系列的忠實粉絲更加狂熱
最后我們來說說這部電影真正的主角,大衛與沃爾特。
一人飾雙角的邁克爾·法斯賓德在《異形:契約》中的表現絕對是值得膜拜的,他所飾演的大衛和沃爾特都是生化機器人,他做到了在一模一樣的外表之下,截然不同的口音和性格表現,讓你絕對不會認錯弄混。而無論大衛還是沃爾特,表情動作永遠有幾塊肌肉不協調以及0.1秒的遲疑,這既不是機械人的僵硬遲鈍,卻能明白看出來肯定不是自然人,這樣精彩的演出,不只是為《異形:契約》電影增色,也很出色地表現出了雷導隱藏在臺詞之下的那些深意。
至于我為什么認為除了反派大BOSS大衛,沃爾特也應該算是主角,倒不是雷導很明顯在用他來與大衛形成強烈的思想對撞和對比,而是當電影的最后,大衛假扮沃爾特一同登上飛船如此順利,直到丹尼爾絲入睡前問他湖邊小屋時才被發現,其實是因為大衛使用的是沃爾特的身體——如果你仔細去看,會發現丹尼爾絲刺破大衛大把的那個洞不見了——沃爾特在電影中的最終作用,是為大衛提供了進化的機會(沃爾特的是新機型,比大衛要先進)。
此外,如果你是異形系列的老粉絲,還能發現另一個關于他們的彩蛋——大衛與沃爾特,其實對應了《異形1》與《異形2》中的生化機器人,為了異形可以不顧惜全體船員生命的艾什,和即使只剩下半個身子也要救小女孩的主教。
至于再一次被女主角扔出飛船成為太空垃圾一員的異形……哦,它從來都只是工具,不是主角。
異形:“...............!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