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豬小子
恭喜恭喜 上線二本,明天就去報道,本來在家你想聊幾句,一來時間短,二來覺得尷尬,所以現在才想起,索性動手寫點東西
1.暑假工的體驗生活
從6月考完之后,家人要求你出去找工作,中間休息不到一周,就被趕著出來廈門找工作,當然這不是痛苦,最尷尬的是,從沒出過遠門現在要一個人去廈門,工作也不知道在哪里。
可以想象的到 ,你是多么的不情愿。
但是,還是去了。
只要出發 就會到達,沒有想象的那么難,正是有了暑假工的體驗,所以這次 去學校報名,你已經輕車熟路的找好路線,和同班同學,買好的火車票。
大學與高中是截然不同,高中是趕火車的路上,知道線路,有目的地,老師指引,也有一群為同樣目標一同前行的同學。
大學,是上了火車之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地。火車上大部分的人都想,要找一份好工作,
好工作,做什么,去哪里做,每個人都有自己標準。所以最好的辦法,先上車? 去看看,只要出發,才能到達,不可否認,迷茫會伴隨你很長時間。
2 好事盡從難處得,少年無向易中輕
年輕有二怕
一怕吃苦,想有成績又不想下功夫,成功者說的容易,但個中辛苦都不為外人道,
二怕和人打交道,厭煩和長者能者。
交往,覺得他們讓自己有壓迫感,寧可宅著逃跑逃避
因此一要勤,二要不怯場。
由于留守兒童的原因,你身上的表現的逃避,內向,不待見陌生人,哪怕是鄰居,年長的親戚。
大學圈子,魚龍混雜,在最好的學校也有渣,最差的學校也能出學霸,關鍵在于你的選擇。
環境不動,你要動。
當初你咨詢報考建議。
我的建議是先報考城市,在選學校,最后選專業。
以我自身的條件來說,高考分數一手牌打的很爛,那只能去讀專科,但咨詢了班主任的意見,選擇了南昌的江財,雖然只是專科,在大二的時候,搬進了本科的院校麥盧,當時我參加了英語口語朗讀班,每天早上早起一起朗讀英語,在下午上晚自習的前半個小時再集體的復習。
圈子里的同學都是牛逼,踏實 好學,為了英語考級,商務英語本科的,考研的,商務劍橋英語的聚集在一起。學習的氛圍很重要,所以在大學的時候,我英語那么差的情況下,我考了好幾次四級,每次考的不好的時候,跟他們多多的交流,是哪里需要去補?他們會給建議的人就怎樣去加強,刻意練習。
但是前提是是否耐得住性子,面對比你厲害了多的人,不怯場,學點真功夫。
當然進入社會以后,面對長輩處境更多,不怯場,不逃避,如果你提前能在大學的時候就擁有這種和陌生人談笑風生的,會來事。那么進入職場,會更加的如魚得水。
3.主動去爭取機會。
人與人的差距,就看是否主動。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都是被動,坐等老師布置作業,聽從學校的安排,接受獎狀,甚至連班干部都是按學習成績被動的接受,導致學生時代嚴重的思維習慣就是,
坐后排,等安排。
但是把這種行為思維的習慣帶到大學,甚至是職場,會死得很慘,就算再優秀,沒有人會讓機會給別人。
自身有切身的體驗,
在大一剛開始,因為之前在廈門暑假工的體驗的經驗,所以我深刻的知道,你的名字能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方便接下來很多事情開始
最好的辦法就是去競爭班委。
但是我的條件,是看得見的,學習成績不是很好,沒有組織活動的策劃經驗,所以不可能說去競選團委或者是班長之類的。
當時我抱定的信念,一定要先融入這個圈子,
要主動的去做一些事情,計劃第一步就是去做了勞動委員,果然那個職位因為干活臟累差,沒有人去做,我成功的進入了,干了三年的勞動委員。
因為那一次的主動選擇,進入到了班委的圈子里,后來進入到了青年志愿者協會,
在這兩個崗位上一直認真負責,我進入到了圖書館,拿到了三年的獎學金和助學金。
我一直堅信環境對人的作用。只有加入比你能力強的人的圈子,才能夠快速的看到自身與別人的差距,具有奮斗的動力和努力的方向。
在經濟學當中有馬太效應,遇好更好,遇差更差。那一次主動的競選勞動委員,就是一個很好開端。
因為大學接觸了不同的組織活動,所以進入第一家公司的時候,敢于去挑戰自己,做主持人,即使那一次年會主持人對于很多人來說,都沒有什么印象,并不是很出彩。
但是對于我來說,它意味著我第一次登上舞臺,那在此后的三年間里,都在不斷的尋求機會,和舞臺里挑戰自己,提升自己,讓自己做一個更好的主持人,而不懈的努力追求。
你主動推開了一扇窗,會看到窗外更美好的風景,
多去主動的去嘗試,去挑戰一下自己,這么年輕,輸了也是資本。
4.大學,軟硬兼施
大學大學,之所以稱為大學,不是里邊讀書的人年齡大,也不是校長的肚皮大,而是要學習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讓你能夠在任何不理想的環境中生存,我們常在說的,鐵飯碗在今天,并不是類似公務員的職位,而是你飄到哪里,都能端得住手里的碗的能力。
這才是人的金飯碗,誰也拿不走,永不過時
如何實現自己【金飯碗】
一個是軟知識,構筑自我心靈與知識結構的能力。
一個是硬知識,就是你的專業,寫在課本上能看,拿到現實中能用的那種。
軟知識,是啥意思呢。
其實就類似去廈門去體驗生活,和年長有經驗的人交往,去主動的去嘗試去挑戰,可以利用大學的兼職的時間參加社團,擔任班干,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生活是由人組成的社會,它可能是簡單的,同時也可能是復雜的。
個中滋味,自己去體驗,包括你在暑假聊過的,車間里看到的主任的一些行為,讓你很憤怒,這也是一種軟知識,需要自己去平衡。
硬知識,不僅僅是掌握課本上英語的聽說讀寫,更多的去了解一下行業未來趨勢動態,發展方向在哪里。
學會用腦子做事,你學的任何東西都是要變現的,解決問題,帶來價值。
其實有一個很現實的例子擺在我們身邊。每一位學生,英語作為一門基礎的功課,花的時間從小學六年級開始到大學,其間少說也有十年的時間,但是大學出來以后,很少有人能把英語用通,
花了那么多時間,是沒有辦法流利表達
包括我自己,不知道學英語是干嘛,直到去做外貿公司,用上了英語,英語只是一門語言用來溝通,但是我們從來都不會去說,只是在寫,背,沒有在用。
不能指導實踐,不能用的知識,那都是耍流氓。
在大學的時候,會迷茫,分不清楚那些是需要下苦功夫學習的能力,哪些是理論。
區分這個最直接有效,多去社會上兼職,多去體驗。
你就會發現其中規律,做辦公的wps 重點在哪里,做銷售,需要掌握哪些溝通技巧等等。
總之,無處不在,需要學習,軟件硬件兼備。
5.拿到錄取通知書那一刻起,故鄉唯有夏冬,父母只剩背影。
進入大學后就意味著慢慢進入社會,不像我們小學時候,日子是按天算的,
時間會過的很快,按周算,按月感知時間。
進入社會以后,年輕人世界里會有趣的人,好玩的地方,好吃的,但家里的父母,他們的世界在做減法,慢慢只有我們,所以從現在開始養成習慣,多打電話聊聊天,搞定他們,也沒有什么大事了
家庭關系,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周芷若和趙敏,就是代表。
周芷若和趙敏,一開始兩個人都是天真爛漫的小女孩。但是周芷若生活在家庭上沒有依靠,你不強大,就會被壓迫的環境當中,逐漸演變成殘暴無情,弒殺同門的女魔頭,跟她的生活環境有很大的關系,沒有退路
那么趙敏呢,父親是當時帝國當中最有權勢的將軍,不管做什么,做的不好,也有退路。一路開開心心的去享受這個過程。
家庭庇護是溫暖的港灣,處理好這段關系,百利無一害
直白的說,愛是我們生命當中的主旋律,有點飄
打一個比方,直觀的體驗,在外面喝口水都要錢,那是在家里面,無償的享受到,世界上最豐富最可口的菜肴。
做一個主動去關心父母,主動去關心身邊人,處理好同學間的關系。
以上呢,就是我想說的,
最后送一句我喜歡的話
“”當開始做自己,
就不在渴求另一種人生,
而我知道,
任何發生在身邊的事情,
都是對自身成長的邀請。
_卓別林
201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