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把標(biāo)題寫成“為什么寫”,而不是“為什么寫作”,是因為感覺自己現(xiàn)在還不足稱得上寫作,只是在寫文字,不是創(chuàng)作。 但是,事實是,光寫文字,不創(chuàng)作,和一個沒有靈魂的機器在碼字沒有任何分別,毫無意義,那么,暫且原諒我臉皮厚一點地稱為寫作吧。很幸運的是,我不是一個靠寫吃飯的人,不需把文章寫得又叫好又叫座,不用絞盡腦汁考慮,怎么上首頁,怎么獲得更多的閱讀量和點贊率。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寫作對我來說,可以安放自己一顆敏感的心靈。比如我在路上看到了一幕場景,一個小女孩抱著一只白色的狗,走在街上。小狗洗的雪白的毛開始讓我產(chǎn)生聯(lián)想,回憶起了自己童年的時候的小伙伴,一只白色的小京巴,陪我度過了六年的時光。回憶讓人內(nèi)心不安,開始忍不住去把回憶灑在紙上,只有這樣,才能平靜下來繼續(xù)生活。
有些想法,我不敢對別人講,只能寫出來。很多人都覺得我是個很外向的人,但其實和我相處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真正想要知道我想法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不喜歡和別人說深處的想法,害怕別人會覺得這個人怎么這么LOW,或者會產(chǎn)生不必要的誤解之類的,所以我選擇寫給自己看,這類型的寫作,可能多半是日志型的,我可能不會公開。
寫作多少能幫減少點焦慮或者恐懼。大部分人應(yīng)該都經(jīng)歷過焦慮感和對未知的恐懼感,就像昨日還一起逛街看電影的朋友,第二天就重病住院離開了這個世界,一天的時間就陰陽兩隔,分別的時候還約定下周要去吃新開的湘菜,發(fā)到我微信上的照片,我還沒來得及點評~很多事還沒來得及做,再也沒有機會了……這種面對生命無常的恐懼感,恐怕任誰一時半刻都回不過神來,那段時間,只能靠寫來慰藉心靈,同時也感覺到寫這種方式與遠(yuǎn)方的人溝通不會顯得那么突兀~
......
莫言說過“所有生活中沒有得到的東西,都可以在訴說中得到滿足,這也是寫作者自我救贖之道,用敘述的華美和豐盛,來彌補生活的蒼白和性格缺陷”。寫完,心情總是放松和舒暢的,就像長舒一口氣一般舒適,就像嬰兒在長牙時期,按摩了牙齦一般痛快。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