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詩文
01
這年頭,“誰給你背書”比“你是誰”重要得多。
張小北所在的部門最近調來個新同事。上班第一天,所有人都對她畢恭畢敬,就像新調來個領導。不明覺厲的小北后來才知道,此人是集團大領導親自安插進來的應屆畢業生,并叮囑部門經理要好好培養,是個人才。
她是誰?哪個大學畢業?家住哪個區?等等,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給她親自背書的人乃頂頭上司,只這一點就沒人敢得罪她,巴結討好還來不及。
其實,說到“背書”兩個字,最早僅指代票據。但而今,它的使用范圍相當廣泛,其中就包括名人明星、各領域各行業有頭有臉之人給無名小卒們的“背書”。
張小北不由想到很多“比如”。比如曾經紅極一時的“大師”王林和他那星光閃耀的強大朋友圈,這何嘗不是對一個人最有力的“背書”呢?反正,張小北是因偶像馬云和王菲拜訪過王林,才知道他的名字。其實,王林很聰明,其謀生方式極簡,簡單到只走上層路線,專識有權有錢有名的人?;蛘呖梢哉f,他打一開始就沒想過讓居委會的李嬸、超市結賬的張嫂,亦或是那個埋怨魚香肉絲沒一點兒“魚味兒”的冷笑話女知道自己,更不曾想過給大眾媒體發紅包炒作自己,因為他深知“名人背書”的力量比原子彈威武,能瞬間讓全中國的人知道有個“大師”叫王林。事實驗證,“背書”果然湊效,湊大效了。
還有個正面的比如。比如“煎餅俠”大鵬和他那一度紅爆網絡的《屌絲男士》。起初,張小北迷上這部網絡劇是因眾多閃瞎雙眼的名字,什么柳巖、孫儷、吳奇隆,什么林志玲、文章、湯唯,再什么王學圻、楊冪、瞿穎??傊?,所有一干人等,都甘愿客串做個不起眼的配角,只為與大鵬一起拯救不開心。于是乎,《屌絲男士》便有了眾多明星與老板張朝陽的給力“背書”,紅得一發不可收拾。
02
事實上,一個人的成功與“誰給你背書”密切相關,但也須配合自身的真才實學與不懈努力。張小北很喜歡大鵬,在她尚且少女的心里,大鵬就是個“勵志神”:為《屌絲男士》而厚著臉皮“蹭明星”;從無到有開始編劇、導演、主演《煎餅俠》,將266人組成的臨時團隊凝聚成塔;從春晚跑新聞到登上春晚舞臺表演小品,從采訪明星到十年后與他并肩走紅毯,十年時光未改初心。只是認真在走,一路向前,不留神地先成了自己的英雄。
很多事情都是一不留神中,因為一個人的一句話,以無法控制的速度奔向迥異的結局。尤其對于奮斗中的屌絲們來說,在努力提升個人技能與競爭力的同時,也要努力為自己搭橋。因為多數時候,所謂生命中的貴人,其實都是我們自己尋找或吸引來的。
你想啊,對于馬云這樣的成功者來說,我的圈子足夠好,事業做得足夠大,不必為了什么而委身強融進另一個圈子。可對于像張小北這樣默默奮斗的小角色,很多時候為了結識到更多比自己強的人,勉為其難地強融進對方的圈子,只有利而無害。畢竟人脈便是機會,便是財脈,不是嗎?這也就是為什么長江商學院自從成就了王石與田小姐的緣分后,備受各圈層人士青睞的最大原因,甚至有人貸款也要上。
03
其實,有些優秀的圈子,你必須想方設法去融入,哪怕內心暫時孤獨,也要以合群的姿態出現。是的。只有今天厚著臉皮營銷自己,明天才有可能得到更大背書與更多機會。站出來,你就比別人更快一步贏得關注。小北有個做記者的好朋友,此人非常擅于人際交往,不單因為媒體的特殊身份,更大程度上是其深諳如下融入之道。
首先,學會用一兩句話概括自己的長處與工作,同時主動遞上名片。記住,高度概括的這兩句話盡量幽默,以消除陌生感,拉近距離。給人與眾不同的第一印象。譬如有從事色彩與設計的男生這樣介紹自己:我叫方力,性別男,愛好“色”,色彩的色。希望認識,如果覺得我還出色,就請收下這張名片吧。(名片上是某知名家裝設計公司的設立總監)
第二,如果時間允許,可詢問對方一些簡單信息,并通過對方所處行業快速找到對方感興趣的切入點,以努力營造愉快的氛圍,甚至讓對方產生相見恨晚之感。這就要看你的知識層面與信息量了。倘若是女性之間,也可以從服飾搭配,保養等方面做話題切入。
第三,初次見面,遞上名片后,只有在雙方你來我往的和諧溝通超過5分鐘,才是找對方索取聯系方式的最佳時機。一上來就索要的話,勢必警惕心重重,甚至引起反感。另外要說的是,微信是眼下最佳的陌生人添加方式,起碼對方會借此窗口抽空了解你。這樣一來,就需要你平時好好打造個人微信空間,最好將其作為一張立體名片去悉心經營。
第四,關注所處行業的大型年會,因為你除了有機會見到行業意見領袖外,還能結識太多比你牛的人,和比你所在公司大的企業。如果你說,自己是個無名小卒根本不可能受邀參會怎么辦?簡單呀,年會當天直接大大方方去,總能找到進去的辦法。假使腦系真的不夠,最終沒能混進去,至少在場外也能碰到意外收獲。據說早些年有的創業者正是拿著項目方案在年會門口堵風投大咖,才促成的融資。
第五,想為日后職業發展鋪路,你還應學會搭訕目標企業的員工及上層。現在很多公司都在綜合寫字樓里辦公,也就是說你的小公司樓上或樓下就有可能是某家跨國集團的某個分支機構。平時上下電梯別總低頭看手機,多多觀察哪些人常常會在哪個樓層下,出了電梯門是往左還是往右走,時間長了你就能大概知道他們都在樓里的哪家公司辦公,然后找機會重點搭訕。還別說,真有人通過這種方法跳槽三次,一次比一次牛!
第六,充分利用挖掘各類社群資源,并努力與群內優秀成員成為好友。這是微信時代的福利,為嘛不去利用呢?大家都懂,這點就不詳述了。
今天先寫到這,后期還有展開分析。支持原創的話,歡迎親們點個喜歡,加我關注吧。我是王詩文,下期見!